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新花果籃




 


我們買的新籃子到囉!


 


這樣插起消災壇和超薦壇的花果,是不是很美哩!


而且佛像和背景都是金色的,紅色的籃子會很搭喔~


 


改天法會擺上去佛龕時,再拍一下給大夥兒看大家發心的成果。真的很有成就感。老師挑的東西就是讚啦!


 


顏色和款式都很大方。


而且又便宜。  給老師拍拍手。


清明的普桌



這是清明我去地藏的普桌!


 


照起來是因為很多人都不知道普桌是做什麼的,也不知道師父用如此慎重的心意去煮普桌的菜色。完全就是請客的架勢。


 


看到成品,應該大家就能瞭解。


 


我們每次寫牌位都會順便寫一桌普桌,因為傳笑很怕祖先在旁邊看人家吃,每次都要再三叮嚀我。(我有那麼白目嗎?幹嘛不相信我!)


 


看這個菜式是不是色香味俱全呢?


真的很好吃喔,因為我們拜完,我們拿到兩樣菜,還是師父煮的菜好吃。


 


 


 

2012年4月22日 星期日

德芙蘭步道










421---我們在谷關松鶴部落走德芙蘭步道




 





傳玉全副武裝的走在我們前面,然而發現地形實在太陡又滑,當前方有一組母女檔要放棄時,傳笑勸退了她,讓她跟著母女檔一起回程。我本來自願要跟她回去,沒想到傳笑心思敏捷馬上聯想到:為什麼要回去? 難道前方有吊橋?





 





Bingo 一語中的!





 





~~~她扯著我一定要前行不能撤退!





 





爬到沒有路,只剩攀著滑溜溜的岩石往上的地方。我實在很喘,當我跟傳笑說:我們回去啦!





傳笑說:都已經爬到這裡了





「可是,前面幾乎沒有路,都要抓著樹或是岩石往上





正當我們意見不合,傳祐來電救了我一命:你們不要上來囉 
還有很遠  而且很難爬  趕快就地回去





哈哈~我阿爸怕女兒累,趕快打手機讓我回程。





 





等我們回到營地





那對母女檔的中班小妹妹跑過來牽著我的手說: 你爬到哪裡?





「我也不知道哪是哪裡?





「有過橋嗎?





「那倒是有」





「是喔~我會怕橋,所以我媽媽就說那我們回去」





「我也很怕橋,但是我媽媽不准我回來,硬拉我過去」





瞬間那個小朋友眼睛睜很大,然後手撫著胸口說:「還好我媽媽很好」





那個表情和動作超級爆笑喔~





 





這件事太好笑





我走過去爐灶邊要跟傳玉講,傳玉坐在小凳子上。我就說:你很熱嗎?幹嘛把外套脫掉(綁在腰上)





她就說:你猜





我不願意猜





她只好實說: 剛剛下來時,忘記還綁著護膝,結果要坐到椅子上,就聽到刷一聲(屁股開花了)







 





我們的素食鍋,煮得很香很好吃。總共有十五個人吃素!






 


最後要離開步道  拍一張兩老到此一遊合影的照片!



































 


 


 


 


 


 


 


 


 


 

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當廣惠施 度生死源

舍衛城中有位提婆長者命終後,因為沒有子嗣,所以他所留下的財寶便直接收入王宮。波斯匿王在查清提婆長者的財產後,急忙前往精舍,求見世尊。


 


佛陀見到波斯匿王神色匆匆,關心地問說:「大王,您今日為何如此急忙趕來精舍呢?」波斯匿王回答:「世尊,舍衛城裡有位名叫提婆的長者,今天往生了,因為沒有繼承人,我便派人去點算他的家產,準備收入國庫,結果光是純金就有八萬斤,更不用說其他各類的財寶了。但是這位長者在世時,所吃的食物、所穿的衣服都很粗糙,所用的器物很簡陋,乃至於所乘坐的車馬都很瘦弱。」佛陀說:「是啊,沒有錯。如果是慳貪的人得到大富財寶,不但自己不會享用,也不會分給父母、妻子與奴僕,更不會和朋友分享或供養沙門、婆羅門及有德行的賢者。但是如果是有智慧的人得到財寶,就會懂得廣行布施、廣修供養,不會吝惜。」


 


波斯匿王問:「世尊!這位提婆長者往生後將投生何處呢?」佛陀告訴波斯匿王:「這位長者將墮到涕哭大地獄中。只要是斷了善根的人,命終之後都將墮到涕哭地獄。」波斯匿王又問:「提婆長者斷了善根嗎?」佛陀回答:「是啊,大王!長者不但將過去生所修的福報都享盡了,而這輩子又如此慳貪,正是斷了自己的善根啊。」


 


波斯匿王又問:「這位長者還有剩餘些許的福報嗎?」佛陀說:「沒有,這位長者沒有絲毫剩餘的福報。就像有一田主,若只是收成,卻不繼續播種,之後就會窮困。這位長者就是如此,只享用過去的福報,卻沒有繼續培福、修福。這位長者今夜就會墮到涕哭地獄中。」


 


波斯匿王聽到佛陀如此開示,感到既驚恐又難過,便問佛陀:「世尊啊,這位長者過去生做了什麼功德而能生在豪富之家,卻又不能自在地享用,也不繼續修福呢?」


 


佛陀回答:「迦葉佛時代,舍衛城中有位長者擁有眾多田產。在佛陀剛入滅的時候,一位證得辟支佛果的緣覺聖人到這位長者家托缽化緣,長者心想:『遇到聖者出世是一件難得的因緣,我應該要布施供養。』於是便供養辟支佛飲食。之後,辟支佛即顯神通從空中飛身而去。長者看到如此景象,心裡發願:『希望以此供養功德,生生世世都能生在豪貴之家,不墮三塗惡道。』但是聖者離去後沒多久,長者卻心生後悔,又想:『我不該供養飲食給那位修行人,拿去分賞給奴僕反而比較好。』當時那位長者不是別人,正是現在的提婆長者。因為他布施供養,並發願世世不墮惡道、不乏財寶,所以這輩子不虞匱乏;但又因心生後悔,所以這輩子雖然財富充盈,仍然無法自在享用,也不給父母、兄弟、妻子、奴僕、朋友享用,更不會施與沙門、婆羅門和其他有德行的賢者。只會享用過去所修的福報,而不懂得再造福、培福。所以,大王啊!如果是有智慧的人,得到大富財寶之後,應該要廣行布施、廣修供養,無有吝惜,這樣才是福報再增福報。」


 


波斯匿王說:「世尊!我現在在佛前發願,從今以後,只要是沙門、婆羅門等,我必定供養。但若是修習外道的人前來托缽化緣,我就不布施供養了。」佛陀告訴波斯匿王:「大王啊!千萬不要這麼想。要知道一切眾生都是依靠飲食而得以生存,失去了飲食,便容易失去生命。」佛陀於是說了一首偈子:「念當廣惠施,終莫斷施心,必當值聖賢,度此生死源。」布施供養不應當起分別心,而行布施之後更不應心生後悔,如此念念不斷地廣行布施、廣修供養,將來必能值遇聖賢,習得超脫生死的法門。


 


大王聽聞佛陀的教誨,便向佛陀說:「世尊!我非常歡喜今日能聽到如此的教誨。誠如您所說,一切眾生都是依靠飲食而得以生存。從今以後,我當遵行教誨,沒有吝惜、沒有分別地廣行布施。」隨後歡喜頂禮佛陀離去。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十三》


 


省思


 


 


做任何事,最重要的是發心。起一念歡喜供養、利益他人的心,即能感得無量的功德與福報。若能以恭敬心、清淨心、虔誠心、平等心來布施、供養,就是最大的功德。


http://www.ctworld.org.tw/sutra_stories/story411-600/story477.htm


 

果報無衣的裸女

這天,坐在龍椅上的國王顯得鬱鬱寡歡,一旁的弄臣見主子悶悶不樂,就唱道:「心中有何事,不如說來聽。」國王回答:「其實也沒啥大事,不過覺得每天上朝、退朝,這一成不變的日子令朕覺得有些無趣。」「生活既沒趣,何不去狩獵?」弄臣邊唱邊跳,做出拉弓的姿勢,嘻皮笑臉的模樣,逗得國王哈哈大笑,「好好好……咱們就去打獵!」


 


於是,國王帶著隨從們到廣大的山林藪澤之地去狩獵。在一望無際的山野中躍馬奔騰、盡情馳騁,是件多麼愉快的事啊!不知不覺就忘了時間。當國王覺得疲累而停頓下來時,口渴、飢餓的感覺霎時全擁了上來。可是,已經奔馳到山林的深處,實在沒有體力回到皇宮,隨從們也想不出好辦法,因為他們也是疲憊不堪。這時,疲乏的國王心裡想,如果能找到人家,要些吃的、喝的該多好!就在國王的念頭起時,弄臣回報:「大王,前頭濃密的樹林中,隱隱約約有間木屋,可以到那兒去討些水和食物。」


 


於是大夥來到木屋前,弄臣進了屋裡很快地抱著水果、食物與飲水走出來,並唱道:「屋中有女人,賜爾諸飲食。」在國王最迫切急需的時候,這些適時而得的一切,無異是如珍寶一般可貴;國王口裡沒說,心裡可是感激萬分。國王想要親自向提供水果、食物與飲水的女子道謝。


 


國王命弄臣請女子出來,弄臣說:「此人裸無衣,不敢至汝前。」國王聽了立刻解下披在自己身上的披風,命弄臣送給屋中女子,誰知道當弄臣接過披風後,這披風竟然無緣無故燒了起來,國王覺得奇怪,又脫下了身上的外套,然而外套又無火自焚,國王驚訝極了,大聲地向屋內女子問道:「怎麼會這樣?是妳不願意見朕而放火燒衣嗎?」


 


屋內的女子幽幽地回答:「大王,我是您前世的妻子,在過去生中,大王深信佛法,經常布施設齋、供佛及僧,是位虔誠的佛弟子。有一回,您發心齋僧,又打算以上好的衣物供養僧眾,我當時愚昧,要您別供衣,僅供齋食就可以了。因此,我現在受無衣可著的惡報,大王啊!如果您還顧念我們過去曾經是夫妻的情分,請您回去以後,找尋通曉佛經的沙門,為我薦亡超度,並且以我的名義製作衣服,供養修道人,我才能脫離這個罪報苦海。」


 


國王回去以後,立刻下詔迎請全國熟知佛典的出家沙門。但是一連過了數天,卻連一位修道人也找不到。唉!去那裡才能求到佛法?求到出家沙門?自己雖貴為一國之君,可是對這件事卻是一點辦法也沒有!這人生,確實是有自己辦不到的事啊!縱然有國土、有珍寶,又有什麼用呢?眼前的事看來,似乎一籌莫展。


 


群臣都在思索,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忽然弄臣想到專門為人辦理喪葬事宜的度父,就唱道:「度脫王妻實有法,只要詢問舍度父。」國王聽了跳了起來,「是啊,我怎麼忘了為人辦理喪葬後事的度父呢?最了解此事的就是他們了!」於是國王立刻將全國最資深的度父都傳進宮裡來商量這件事。有一位度父說:「要找佛經?我有。從前有一戶喪家沒有錢償債,就給我一部『五戒經』當作報酬,現在還放在家裡呢!」國王說:「既然你能為我過去的亡妻超薦,這些衣服就供養你吧!」國王一面說一面將作好的新衣交給了度父。


 


於是度父就為國王過去的亡妻誦經超度,咒願她早日超生善道,往生淨土,離苦得樂。果報無衣的裸女在度父誦經的當下,頓時有新衣著身,脫離鬼道,生於天上。


 


省思


 


 


心中惡念的因,未來是苦澀的果,障礙他人施行善法,亦復如是。佛經云:「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所有的因果離不開最初的發心,我們的心念,決定了人生的去向;即使現實的因緣,使我們無法在事相上廣行布施,但是由衷的隨喜讚歎,都表示我們有著同施道人一樣趣向善道的發心,寬廣的心量、心中沒有嫉妒毀謗的惡念,就是慈悲、智慧、光明;而且,在隨喜讚歎中我們也分享了當事人的法喜與功德,心中喜樂,就是生命最寶貴的泉源。


 


http://www.ctworld.org.tw/sutra_stories/story146.htm


 

清靜供養 受福無量

佛陀在世時,有一大富六口之家,奴婢、金銀珍寶不可稱數。一天,佛與阿難尊者入城乞食,來到這戶人家,全家人都非常歡喜,請佛入內應供。富麗堂皇的屋裡,鋪設著毛織的地毯,使用的食器皆以金、銀、琉璃打造而成,細巧精緻,無與倫比。


 


阿難尊者問佛:「這戶人家以何因緣,今世能享有如此富貴?」佛陀回答:「過去世時,這位屋主非常貧窮,有一年發生了飢荒,糧食短缺,只能採擷水邊的植物充當糧食。這天,正好採了一些水生植物煮成羹湯喝,恰巧遇到沙門托缽乞食,屋主的父母說:『把我的那一份拿去供養沙門吧!』於是,其他兒孫們便將自己的食物供養父母,而父母又將其轉供養沙門,所以一家大小將當天僅有的食物盡數供養。」


 


「因為這樣的真誠布施,全家人得生天上人中,常得安穩快樂,財富豐饒,亦因這樣的因緣,世世共結眷屬,同享福樂。今世重逢,全家人歡喜受持五戒,命終後得生天上,受福無量。」


 


典故摘自《雜譬喻經‧卷下》


 


省思


貪欲一切禍患之根本,對治貪欲要行布施。故《大智度論》云:「難得之物,盡用布施,其福最多。」虔心供養三寶,即種下解脫之因,因圓果滿,即能聞法得度,福慧無量。

善光公主佛典故事

波斯匿王是個賢明的國王,心地仁慈,愛護百姓,同時也是佛陀忠實的在家弟子。不僅篤信佛教、恭敬三寶、廣修布施供養,還經常親近佛陀,聽經聞法,是當時佛教的大護法。波斯匿王有個可愛的女兒,名叫善光。善光不僅長得十分莊嚴,身上還自然散發出柔和的光明,而且聰明柔順、智慧過人,因此皇宮上下沒有不喜歡她的,而波斯匿王夫婦更是對善光疼愛有加,將她視為掌上明珠。


 


有一天,波斯匿王處理完國事,正與善光公主話家常。他看著美麗的善光,心想:「善光生為我的女兒,擁有最優渥的環境,王后和我又對她這麼疼愛,哪裏是一般人比得上的呢?」於是,波斯匿王不由得說道:「善光啊!你今天這麼大的福報,能得到大家的敬愛,全是因為我是你父王的緣故。」波斯匿王心想善光公主一定會很感恩他,想不到善光卻回答:「不是這樣的!父王。這全是因為我的業力所感召而來,並不是因為您的緣故。」善光向來很少反對父親的說法,現在竟說她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與波斯匿王無關,讓波斯匿王有些不高興。於是,波斯匿王又鄭重地告訴她:「善光啊!你今天這麼大的福報,能得到大家的敬愛,全都是因為我是你父王的緣故。」結果善光還是回答:「不是這樣的!父王。這全是因為我的業力所感召,並不是因為您的緣故。」波斯匿王聽到善光仍然堅持己見,毫無感恩之心,實在有點生氣,不知向來乖巧的女兒到底怎麼了?於是抑住快要爆發的脾氣,告訴她第三次:「善光啊!你今天這麼大的福報,能得到大家的敬愛,全是因為我是你父王的緣故。」想不到,善光的回答仍舊沒有改變。


 


這下子,波斯匿王真的生氣了,告訴善光:「今天我倒要看看你自己是否真是憑恃自己的業力,才有這樣的福報?」於是命令左右侍從:「到城中找一個最下賤貧窮的年輕乞丐,帶回王宮見我。」過沒多久,侍從在城中找到了一個又髒又臭的窮乞丐,向國王覆命。波斯匿王便將善光公主許配給這個窮乞丐,並說道:「如果你是憑藉業力享福,與我無關,從今以後,便可證明。」善光還是不卑不亢地回答:「是女兒業力。」說完,兩人便離開了王宮。


 


乞丐青年不知那來天大的福報,娶到美麗賢慧的公主為妻,心中十分歡喜卻又有些茫然,全然沒想到生活的問題,但善光公主卻一點也不擔心。善光先問他:「你的父母是否還健在?」乞丐青年回答:「我的父親曾是舍衛城第一長者,可惜父母及親人早都已經往生了,所以我才會失去依靠,流浪街頭當乞丐。」善光又問:「那你還知道老家的位置在哪裏嗎?」他說:「知道是知道,但是那裏的房屋年久失修,早已倒塌,只剩下空地了。」善光告訴他:「我想去看看,請你帶路好不好?」於是乞丐便帶著善光回到了舊宅。善光沿著宅第走了一圈,所到之處,地面竟神奇地開始下陷,地下埋藏的寶藏自然浮現出來。乞丐青年從不知道原來父母親埋了這麼多寶藏在地下,驚訝地說不出話來。於是兩人便用這些珍寶來蓋房子,不到一個月,房子便蓋好了,屋裏的奴婢佣人更是多得數不清。


 


話說波斯匿王把善光嫁給了窮乞丐以後,氣也漸漸消了,有一天突然想到善光現在不知道過得怎麼樣了?於是便問屬下善光的情況。屬下回答:「她現在住的地方和財富,與王宮不相上下。」波斯匿王感嘆地說:「佛曾經說過:『自作善惡,自受其報,』果真一點也不錯。」當天,善光公主請丈夫到皇宮邀請父王至家中。波斯匿王一到善光的新家,發現屋子裏的陳設裝潢,竟比皇宮還要氣派莊嚴,是他從來沒見過的,十分讚歎。善光知道自己說過的話的確是真的,於是告訴父王:「因為過去修行善業的關係,今生才有這樣殊勝的果報。」


 


波斯匿王離開了女兒的家,便到精舍請問佛陀,「善光過去是修了什麼福報,使得她今生得生王家,而且身有光明呢?」佛陀告訴波斯匿王:「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名叫毗婆尸佛。毗婆尸佛入涅槃後,當時的國王槃頭王造了一座七寶塔供養佛舍利,而國王的第一夫人則供養一頂珍貴的天冠,放在毗婆尸佛的造像上。另將天冠中的如意寶珠,鑲在佛龕上方的棖門中央。如意珠光明熠熠,普照十方,夫人見此勝相而發願言:『願我將來身有紫磨金光,尊榮豪貴,不墮三惡八難之處。』」


 


「當時這位第一夫人即是善光。後來,善光在迦葉佛出世的時候,又準備了種種天廚妙味、上好飲食,欲供養迦葉佛及四大聲聞弟子。她的丈夫看見了,便想要阻止她。但善光勸丈夫說:『請你不要阻止我,讓我有這個機會供養迦葉佛,使如來受此供養,身心安樂。』丈夫聽到善光這樣說,便不再阻撓。當時的丈夫亦即今日善光的丈夫,由於前世阻止他人供養三寶,因此今生遭遇貧窮的果報。又由於他後來不再阻止善光供養,所以今生必須借由善光的福力因緣,才能得到大富貴,假使沒有了善光,他又會回復貧賤的生活。善惡業報,因果歷然,絲毫不爽。」


 


波斯匿王聽完了佛的開示,豁然開朗,對因緣果報之理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於是向佛頂禮後,便歡喜地離開。


 


典故摘自:《雜寶藏經》


 


省思


 


le="MARGIN:0cm 0cm 0pt;" class="MsoNormal">  


 


過去因,現在果;現在因,未來果,佛法是最積極的人生觀。現在的幸福是過去自己的努力所得,但是如果只想享受現在的果報,卻不知積極行善開創,再大的富貴也會耗盡。善光公主知道因果業報的道理,所以累生累世以來不斷積極行善,生生世世都是光明富貴。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現在惡業現前,也是過去自種的因,不要怨天尤人,只要心地保持光明,積極行善,惡業過去,一樣能有光明的未來。


 

推:庭園花木 修剪對了就會長得旺!



庭園花木 修剪對了就會長得旺!


·         作者:村越匡芳


·         譯者:蔣佳珈


·         出版社:三悅文化


·         出版日期:20110805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180545


·         裝訂:平裝


 

推:東京人,你為什麼有時間穿小孩?



東京人,你為什麼有時間穿小孩?


·         作者:張天捷


·         出版社:啟動文化


·         出版日期:20110831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751408


·         裝訂:平裝


 

推:風景寫真輕鬆拍:多一點與少一點的手感取景



風景寫真輕鬆拍:多一點與少一點的手感取景


·         作者:邊賢雨


·         譯者:博碩文化、翁培元


·         出版社:博碩


·         出版日期:20101019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013908


·         裝訂:平裝


 

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跳舞課


我們跳舞的同學很好笑~大概只能記憶到十步,超過就會哩哩辣辣~


 


某天,我們到教室時發現居然有大字報哈哈~因應我們的腦容量不足出現救星!


 


這張大字報佔滿半個大白板喔!真是貼心。


 


昨天,我們學最後一個動作,然後,換舞伴跳所以,總共要跳十遍我的媽呀~每個人都渾身大汗更是有人跳到一半就投降了。


 


老師一邊跳,一邊提醒:『美感,美感~』


因為我們太累,體力不濟,身體的線條都跑掉了,跳起來很搞笑!


 


最後結束,大家都汗流浹背的攤在地上


 


老師就說:『以前我們練習,都要練到臉發白,嘴唇發青』意指我們這樣就不行了,實在很弱~~~


 


然後,她指著我:『你啦~這傢伙整堂課都在大笑,還有力氣笑,就要多注意線條,要撐住


 


哈哈~因為那個姿態太好笑了嘛!每個人都不一樣喔~只有老師是優美的舞姿,其他人就是手忙腳亂的轉來轉去真的很好玩呀!


 


 



 

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佛說四十二章經 處中得道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三十四章 處中得道


 


 


沙門夜誦迦葉佛遺教經,其聲悲緊,思悔欲退。佛問之曰:汝昔在家,曾為何業?對曰:愛彈琴。佛言:弦緩如何?對曰:不鳴矣。弘急如何?對曰:聲絕矣。急緩得中如何?對曰:諸音普矣。佛言:沙門學道亦然。心若調適,道可得矣。於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惱,意若生惱,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淨安樂,道不失矣。 


 


 


本章題目〈處中得道〉,就是告訴我們,一個學佛的人,修行的方法。應該善於調理身心,合乎中道才好。就算是我們做事,也要適得其中,不可以走極端,或是偏於一邊,應該採取中道之行。


 


「沙門夜誦迦葉佛遺教經」,一個出家人,除了白天用功而外,晚上還要誦經的,因此,《佛遺教經》中說:「初夜、後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息。」也就是要用功誦經。誦與念不一樣,念是對著經本子讀;誦是不看經本而背誦。我們常常念經文,念熟了就自然會背。迦葉佛,中譯飲光,指這尊佛的光明普照,超過了太陽光和月光。他是七佛之一,釋迦牟尼佛在迦葉佛的時代是位菩薩,稱為護明菩薩。當迦葉佛滅度以後,釋迦牟尼佛繼承了他的法王寶座,所以能夠流傳迦葉佛的遺教經。


 


一個家長,當他將要去世的時候,往往給家人留下遺囑,囑咐重要的事情。同樣的,佛臨涅槃的時候,也要將他對弟子的教誡講出來,這種經稱為《遺教經》。這裏說,有一個沙門,在半夜裏很用功地念誦迦葉佛所遺留下來的這一部《遺教經》。


 


「其聲悲緊,思悔欲退」,由於他所念的這一部經,不是一般的典籍,而是迦葉佛要離開這個世界時,殷切教導的《遺教經》,當然是最重要的話,因此,這位出家人念誦的時候,感觸很深,念著念著,念的聲調變得非常的悲愴淒涼,好像要哭出來似的,而且帶著幾分急促、緊張。念到最後,自己萬分的感慨,想到自己出家以來,這麼用功的修行,到頭來卻是一無所得,既沒有證到聖果,也不能了脫生死,他就很懊惱,很後悔,認為當初要是不出家,也不必吃這麼多苦頭了。「欲退」,等於說他退了道心,想要還俗。


 


「佛問之曰」,釋迦牟尼佛知道了他的心理,很慈悲地問他:「汝昔在家,曾為何業?」你平常是很用功的,這個不談。今天我們來談談別的,我要瞭解瞭解你的過去,你在出家之前,是幹那一行的?


 


「對曰:愛彈琴!」這個沙門很老實地告訴釋迦牟尼佛,他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事業,只是很喜歡音樂,常常彈琴。


 


「佛言,弦緩如何?」釋迦牟尼佛說法,所謂觀機逗教,依著講話的物件的根機,而採用那一種方法來開導他。所以,既然這個沙門過去喜歡彈琴,佛便就著彈琴的問題來同他研究。對他說:「任何一種琴都有弦,我們彈琴的時候,要是弦太鬆了,彈起來是什麼樣的呢?」


 


「對曰:不鳴矣!」這個出家人就告訴釋迦牟尼佛:「效果太差了,彈起來根本沒有聲音。」不鳴,就是彈不出聲音。


 


「弦急如何?」釋迦牟尼佛又問他:「既然弦非常鬆,發不出聲音,那末,把它調緊了,效果又怎麼樣呢?」急,就是非常緊。


 


「對曰:聲絕矣!」「假使把弦調得太緊,說不定會弄斷了,不然的話,彈出來的聲音非常尖銳,效果也是很差的。」


 


「急緩得中如何?」釋迦牟尼佛說:「既然鬆了不行,緊也不可以,那末把它調得鬆緊適當,這時候彈起來怎麼樣?」


 


「對曰:諸音普矣!」沙門說:「對,彈琴必須把弦調得恰到好處,它發出來的音調才會很和諧、很悅耳的。」諸音,各種音調,好像古代所謂的五音:「工、商、角、征、羽」,現在的:「DO RE MI FA SOL LA SI」,每一個音調都剛剛好,很普遍地受到大家的欣賞與共鳴。


 


「佛言:沙門學道亦然」,佛說:「你對彈琴倒是有研究和心得的!現在我就告訴你,我們出了家,修學佛道也是同樣的道理。」


 


「心若調適,道可得矣」,我們學道的人,目的是為了要成佛、證果,這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比彈琴更不簡單。我們的心,好像琴的弦一樣,首先要把它調好了。適,就是適中,恰到好處。把我們的心調平衡,就容易得道了。


 


「於道若暴」,假使我們這顆心很浮躁,不能安定下來,對於道,心太急了,希望早點了生死、證道果,就規定自己一天要念幾卷經,還要念好幾種經,要念幾千幾萬聲佛號,要拜一千拜或幾千拜佛,要持幾萬遍咒,日子久了,你就「暴即身疲」,感到身體吃不消,非常疲勞。


 


「其身若疲,意即生惱」,假如我們的身體感覺太辛苦、太疲勞,承受不了,心理上的負擔太重,就會煩惱不安,認為學佛太辛苦了。


 


「意若生惱,行即退矣」,在我們心理上一煩躁,心境就不平沖,不能夠安安穩穩的,很順利地去修持。這樣一來,修持受到了阻礙,到最後就會產生退墮的行為,反而招來好多的痛苦。


 


「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你當初發心要來學道,抱著很大的理想,本來每天念經、念佛、持咒、打坐,一旦退了道心,改變了主意,不要學佛了。我們可以發現,好多人出家了,發了大願,後來退心不修,幹其他的,無所不為,說不定會產生種種的罪惡、魔難,可能還會增加其他的罪過。


 


「但清淨安樂,道不失矣」,因此,我勸告你要修道,只有先讓我們的心境保持平衡的狀態,既不太急躁,也不太懈怠,就這麼一天一天,平平穩穩的,在很清淨,很快樂的情況之下,一步一步地修學下去,一定能夠保持修學的初心,不會退卻道心,最低限度,我們的心境一定是很安樂的,學佛,就要有這樣的功夫。


 


這一段經文,就是教我們學佛修道的方法。


 


ass="MsoNormal">記得十多年前,能仁中學的校長妙欽法師病重的時候,當時我在普賢中學教書,無論他是在醫院或是在常住,我每天下午下了課都去看他,有一天,我告訴他:


 


「我們成立了『太虛講堂』,等你精神好時,請你去講一次,留一個紀念。好嗎?」


 


他說:「我已經不久於人世了;不過,我一定要去講一次,跟大家結個法緣。」


 


於是,過了一個月,就由廣範法師和王玉霞居士陪他來,他講的就是(中道之行),也講到彈琴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學佛的人,修行不要太懈怠,也不要太緊張,用功不要過度,把身心弄得非常疲累。他還特別語重心長地說:「我已不久於人世,現在沒有辦法再好好地修行了,我希望大家要記住我的話,用功一定要適中。」


 


妙欽法師也講到,佛教中流行了這樣的成語:


 


「出家一年,佛在眼前;出家兩年,佛在半天;出家三年,佛歸西天。」


 


「出家一年,佛在眼前」,一個剛出家的人,發大心,每天要怎麼樣拜佛,怎麼樣誦經,日夜不停地在用功。一天二十四小時還嫌時間太少了,恨不得是三十六小時,或者四十八小時,整天整夜非常的精進。這一年當中,佛總是在他眼前,從早到晚一直在心中陪伴著他。可是,「出家兩年,佛在半天」,由於太急,太辛苦了,又好像沒有多大的進步,他受不了啦,佛已經離開了他,從他的眼前升到半天去,等於說佛已經離他很遠了。而「出家三年,佛歸西天」,這時,更辛苦了,所以佛已經回老家,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佛越走越遠,跟我們好像沒有關係似的。這種情形太多了,並不是笑話。


 


關於彈琴的故事,很多佛經都提到,在《阿含經》中有,《大智度論》也有,本經是說沙門在誦迦葉佛遺教經,釋迦牟尼佛用彈琴的故事教導他學佛的方法。


 


妙欽法師所講彈琴的故事,出自《大智度論》第二十二卷,叫(二十億的故事),他講得很生動,我長話短說,再為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


 


二十億是印度瞻波城一個最有錢人家的子弟,由於他爸爸的財產太多了,有二十億。大家都知道一個「密籠」(ONE MILLION)是一百萬,那末,二十億就是二千個「密籠」了。他爸爸有這麼多的財產,又是晚年得子,因此,就以他的家產為兒子取名叫二十億。


 


二十億這孩子一生下來,受盡了父母的呵護、寵愛,連路也捨不得讓他走,一直由人抱著,所以他的腳板底都生了金色的毛。後來,種種的因緣,他出家了。出家以後,他就專心修行,日夜不休息地用功。過去腳板底金色的毛,也因不斷經行而磨光了,而且走得流血。他因為太用功,也就退了道心,甚至於想還俗。最後,釋迦牟尼佛也是用彈琴的故事來開導他,他才把心調適好,終於證了阿羅漢果。這個二十億修行用功的故事,跟本經所講的大同小異,不過,那個故事的情節,講得很生動。


 


總而言之,我們修行,應該要採取「中道」才好。


 

2012年4月16日 星期一

完美的三角構圖





其實,地藏王菩薩那對是美新大作。 但是,我拍到那裡時,手機電池就用罄了。在這裡的相片是傳溫幫我拍的。




 


美新的三角構圖真的超大器,越看越有深度的作品。放在四樓禪堂,讓那天法會在四樓的人很攝受喔!聽說有人坐著舒服到不想起來。


 


真是令人開心的回饋。



 

傳溫的觀世音供花


傳溫拿到的紅心芽,姿態是最特殊的。





本來她想要省給我用,但是,比了半天,還是決定自己挑戰一下怪奇的枝。


 


 

Window Flowers


傳契的惜福窗台花,她一定要把花用到一支都不剩為止。


 


頗佩服她的發心和用心。


 


這一盆獲得傳笑的讚賞,在窗台邊,就稱之『孤芳自賞』吧!



 

轉角惜福花


 


上星期六,我七點多就到了。 看到前一晚,已經有貼心的伙伴把撤花放在水桶集中。





於是,我趕忙把樓梯間的花都收上來,改惜福花。很多人都很期待我的惜福花喔~ 因為是惜福的,所以可以變化很多也很大!






惜福花只要在花器上變化一下,就可以有不同的味道!



轉角花只要清新簡單就好,花器首重穩,而且上次我發現都沒有人添水,所以有花渴死。這次我就找了可以裝很多水的花器,然後加到八分滿。 可以一個多禮拜都不需加水。




這個主法桌花,是創新的插法,用的六月雪是前年花材,我插了兩支在花盆,結果今年長的挺好,早上剛從花盆剪下來,搭配班上撤下來的康乃馨,就可以成一盆桌花囉!





 


超喜歡嘗試不同的花器,尤其使用惜福花可以插出和原來的作者不同的風格,很能自嗨, 尤其每次亂玩後,都還會有人來跟我回饋:我喜歡那一種玩法




有人喜歡、欣賞就是最大的收穫。



 

傳玉的手筆



這次的花果盤,是傳玉很有自信的作品。 她說:這樣很豐滿也不錯看吧! 




門口這一盆是很特殊的構圖,只有傳玉插的出來。


 


我因為很喜歡這特殊作品,趨近去看發現劍山是斜擺的。


看到傳玉就問她:哈哈~你插的時候,沒抓好角度喔~偷吃步轉劍山來調整厚~




傳玉哈哈笑,被你看出來了我插的時候是插左邊,擺上去發現方向錯了,所以就移動劍山,然後,發現視覺角度也偏,所以就再把劍山轉動一下,調整到適合的視覺。我下次就知道這邊的角度要怎麼插了!


 


果然,她真的是腦筋很靈活,馬上就找到訣竅了。



 

水月觀音區


這是二樓水月觀音的花,是廓兄喜歡的盆花。




這一盆是快結束時,用所剩的花材插的。 所以米老鼠的姿態很狂放。 




她交代我:『你一定要這個角度一張,那個角度一張,因為這樣看也好看,那樣看有不同的感覺。』





 


哈哈~於是,我只好順應民情,多拍很多張!








 

齋堂彌勒佛供花

這是傳契和我的搭配。





本來是傳契自己要插一對,但是,她的流程跑太久,花都快等到缺水了。只好上來請我幫忙插另一邊。




因為她已經完成一邊,我必須和她對。 過程中,一直不斷提醒自己,要注意跟她一樣就好,一定要跟著插!




奈何,似乎仍然不太一樣。 不過,因為有提醒自己,總是沒有太突兀了。


 





今天的紅心芽很嫩很美喔~紅的很! 搭配小太陽和白康真的很雅。讓人看了很舒服!


 


星期天的法會,千金一來就跟我反應:『我超喜歡你們的花,很有意境,讓人覺得有禪意!』


 


哈哈~傳契,有禪意喔!


 



 

四樓禪堂的碗花


這是四樓禪堂的主佛龕,傳契的碗花!




很漂亮的太極火鶴,漸層的色彩很柔和。




傳契的碗花很耐看喔~


 

法會供果

上星期五回家,看到桌上有串肥肥短短的香蕉cute的。


 


傳笑說:『你看看,是不是很可愛,很像小嬰兒吧!我剛剛去魚塭砍下來的。』


 


的確,真的很像奶水很充足的baby!


 


可是星期六要綁供果,香蕉會什麼會上我家桌子呢?不是應該拿去供佛嗎?





『可是,不夠耶~不然的話,我再去找找看樹上還有沒有?』傳笑後來想想這麼做。


 


果然,去找找就又有了。






然後,上星期六我去插花時,送上三樓給師兄綁供果。有個師兄送芭樂來,看到桌上的香蕉,驚呼:『哇~這香蕉好漂亮,肥的很!去哪買的?』


 


哈哈~這個買不到!




大夥兒看看綁供果的師兄是不是很厲害,綁得這麼漂亮。有個新來的人進來一看,問說:『ㄟ~那個是什麼? 香蕉嗎? 怎麼像一朵花?是特別培養的嗎?』





 


哈哈~害那個帶她參觀的照客師兄不知怎麼回答。我只好代答:『不是特別培養,是綁供果的師兄綁的很有美感。』


 



 


 


 

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

推:氣質卡小狗學堂




氣質卡小狗學堂



  • 作者:鄭華娟

  • 出版社:圓神

  • 出版日期: 2011年01月25日

  •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861333571

  • 裝訂: 平裝

2012年4月13日 星期五

推:無法之法




無法之法-聖嚴法師默照禪法旨要 The Method of No-Method: The Chan Practice of Silent Illumination


·         作者:聖嚴法師


·         譯者:單德興


·         出版社:法鼓


·         出版日期:20090801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5984731


·         裝訂:平裝


-

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生肖屬...


去溪頭,最讚的是『空氣』,可以大口大口的深呼吸。空氣是清涼的。




我們邊走邊拍,然後有人受不了噪音干擾了,


因為我一路『哇~哇~』


所以某人說:這傢伙屬青蛙的嗎?一直哇哇叫個不停




我們插花用過虎頭蘭,但是沒看過長在森林裡的虎頭蘭喔~很美吧!  探頭出來瞧瞧


 





連苔蘚和葉子都拍,當地人一定覺得我們瘋了~然而,看到照片...是不是覺得瘋的好,瘋的恰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