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1日 星期四

msn



有一天,

 


Carl 說: 老師!你有沒有msn ?


 


『有啊!』


 


『那妳可以給我嗎?』


 


『妳要做什麼?』


 


『沒有啊!就是要聊聊而已』


 


『那現在就可以聊啦!』


 


『嗯~~還可以跟別人聊嘛!』


 


『跟誰?』


 


『就是那個啊~』


 


『那個是哪個啊~』我學他的口氣說話


 


』居然害羞了起來


 


終於,我懂了


 


『那個啊。我和她有什麼好聊的,我又不認識她。』



『你就說妳是我的老師嘛!』一副我都不懂他的心的眼神


 


 


 


問題是: 


我幹嘛要跟他的馬子msn 呢? 他在期待些什麼嗎?


 

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

 


 


每次上課我都要背很多字典給小朋友使用


真得很重


 


有一次  我的家教小孩放很多字典在桌上


我就發揮我勸發的能力  要了一本


本來是想說這樣集一集   就可以放在教室


不用每次都要背去


 


結果  家教孩子說:『老師!妳千萬不能放教室喔!』


 


『為什麼?就是因為想要放教室才跟你要的啊!』


 


『喔~妳要知道妳不能相信小學生啦!  他們都很賤的,


  妳千萬要每次要用再拿去就好,不然,會被搞壞喔!』


 


『不會吧!那是他們要用的書,不會啦!』


 


『厚!妳要相信我啦~我也曾經是小學生,我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


 


 


終於把字典都背到教室後,


每次看我氣喘吁吁都會有孩子過來幫我提背包


 


『跟你們商量一件事。』


『什麼事?』


『如果我把字典放教室,每次上課就不用提了對吧?』


『不可以啦! 老師~千萬不可以』


『為什麼不可以?』


『那會壞掉?』


『怎麼會壞掉?』


『會有人破壞。』


『如果我請你們蘇老師給我一個櫃子專門放在裡面呢?』


『那也一樣啦! 有人會手很賤去亂動,就會壞掉啦!』


『老師!妳不能相信小學生啦!』


…… 


(嘩啦嘩啦...  大家一直勸我不可行 深怕我一時糊塗做錯事


 所有人一直發表意見)


 


 


結論是:所有的小孩子都告訴我不能相信小孩子

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人生要把握好十個“度”

 

    



人生遊戲如走鋼絲繩,關鍵在把握好平衡的度,否則不是掉在左邊,就是掉在右邊,能走到終點的,都是適度平衡的優勝者。為官、經商、做事都是如此。

一、胸懷要大度。






大度能容人、團結人,心有多大,天有多大,心有多寬,路有多寬。人切勿小心眼嫉妒人,有多大胸懷做多大事。多交朋友才能成就大業。

二、說話要適度。




人生首先要管好自己的一張嘴,禍從口出,話多傷人。對孩子要以—表揚為主,對部下要以激勵為主,對社會要回報,對朋友要感恩,才能換得平安人生,這是最大的幸福。

三、工作要有力度。




工作要提倡吃苦、吃虧、吃硬,工作多投入,辦事講力度,推進求效率,抓而不緊等於不抓,工作要自我加壓,人有壓力才有動力,鑄造業績,成功人生!

四、事業有高度。




為人一世要有成就感。做事要有理想目標,有了高度才能為之奮鬥終身。勤業鑄政績,成就鑄輝煌,把口碑留給群眾,把名聲留給子女,把功績留給歷史,後人自有評說。

五、壽命有長度。




生命是由每分每秒的時間構成的。這個時間的長短決定壽命的高低。關鍵要活出品質來,時時都有好心情,年年才有好身體,平日注重生活保健,量變換質變,壽命有長度,才能飽覽享受人生。

六、讀書有厚度。




人生要多讀書多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學歷史能使人深沉,學哲學能使人聰明,學數學能使人嚴謹,學文學能使人浪漫,人的知識結構要博中有專,每個人的文化綜合素質是多年積累形成的,博覽群書,才能厚積薄發。

七、理論有深度。




一個人的理論功底決定他發展的空間,有思想的人工作才能潛質和後勁。理論有深度,看問題才能舉一反三,做決策才能遊刃有餘。社會上凡是能做大事的政治家、企業家首先必須是理論家,在紛亂繁雜的局勢中準確觀察動勢,預測走勢。更富有前瞻性,未雨綢繆,駕馭局面,獲得更大的成功率。

八、視野有寬度。




人看問題視野要寬,提倡多維視角看問題,才能全面而準確入木三分。人做事思路要廣,切勿“鑽牛角尖”,一條跑道跑到底,提倡有進有退,迂迴前進。視野越寬,道路越寬。要放開視野,多層次交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有人氣才能聚士氣、財氣,垂成功業!

九、辦事要有速度。




人生去掉少年和老年期,能真正幹事業的時間並不長。為此人要善抓機遇,放大效應,做事要講有速度,要效率。增加時間觀念,守時才能守信,守信才能做事、交友、成大業。

十、勞累勿過度。




人生無論做官做事都活得很累,都是勞其筋骨,透支身體的過程。要把握好生活和工作節奏,切勿過度勞神傷身體。長年過度勞累,會身心疲憊,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之中,最後積勞成疾。縮短壽命,為此人要學會減壓釋放,善於放棄、捨得和停止。有時工作上會做減法,生命才能做加法。這是人生的辯證法。



 




性格決定人的命運。一個人能力再強,若性格出問題,也會影響其能力的發揮。消除「敏感、多疑、自卑、內向、急躁、完美主義、孤僻、自我為中心、固執、過分關
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等不良性格,定能享受快樂的人生。

用生命學會說「我愛你」

吳若權,用生命學會說「我愛你」  2009/12 康健雜誌


 


 


這一天吳若權的媽媽像往常一樣,拖著買菜車去菜市場買菜,她唸著端午節要到了,要選些漂亮的鴨蛋黃回家親手包粽子。


 


 


和往常不一樣的是,她眼神惺忪,因為前一晚為了等吳若權回家,她撐著剛從美國探親回來疲憊的身子,卻因為吳若權飛機誤點,她窩在沙發上等到過了午夜。


 


 


到了南北貨攤子,她彎下腰挑選放在地上的鴨蛋時,眼一黑、一跌,腦幹出血中風。從此吳若權照顧中風的母親,至今12年。


 


 


「我每次去陪復健,回來都狂哭,」吳若權回憶。媽媽中風後站不穩,常會後仰,吳若權用國中女生繫裙腰的帆布皮帶拉住母親一步步往前走。看母親奮力往前的背影,母親愈奮力,他愈心疼。


 


 


每次完成復健後,吳若權回家走過母親中風的那條巷子,景物依舊,陽光依舊,卻一個好端端的人,提著菜籃去買菜,再也不能走回家,「為什麼生命這麼脆弱?」他忍不住就決堤。


 


 


復健是條漫長路程,媽媽光是學習站、學拍皮球,就花了3個月。


 


結束復健回家,是另一個階段開始。「生活太可怕,每天都在匆匆忙忙地趕路,我現在回想,都不知道怎麼熬過來的,」吳若權說。


 


那時,他才剛自立門戶創業,每天清晨5點先去公司寫稿,7點多游泳,8點帶母親去針灸,9點再進現場主持廣播節目, 中午張羅午餐,從中醫診所載母親回家,並陪兩老吃午餐。再回公司上班到晚10點多,回家再和兩老聊天後才就寢。


 


 


這樣的生活型態、忙碌程度和原本在外商公司時差不多,他還私下慶幸,至少時間自主,還能兼顧家庭。沒想到,對三十幾歲人覺得緊繃的生活,對老人家卻是超過負荷,所有事都來得突然,中風的母親罹患憂鬱症。


 


 


母親不僅慢慢消瘦,每次吳若權送父親去打牌,母親就會站在窗前等,然後哭泣,吳若權覺得奇怪,「妳老公只是去打牌而已」,後來才知道,母親得了憂鬱症。


 


 


「其實有部份是我們的錯,」吳若權說。因為中風後,母親每日努力復健,更為了不成為子女負擔,常是加倍的份量,但三、五年過後,始終沒有好起來,母親開始懷疑藥沒有效、復健沒有效,所有事情都是沒有效。「後來我才知道不能對中風的病人說『你會好起來』,要說,『這樣做才會控制住』,或『才不會惡化太快』。」母親憂鬱程度超乎想像,焦慮、不明所以地搬弄是非,讓吳若權要帶母親去看精神科,但母親堅決不去,吳若權只好請親戚從美國帶回百憂解,並請在美國的醫生親戚打電話回來騙媽媽是維他命。媽媽吃藥後,平靜了,卻開始嗜睡,「我好像是黑心幼稚園的老師,」吳若權自責。


 


爸爸的字條,我始終留著


 


接下來倒下的是父親,而且,4個月後就離開人世。


 


父親一向硬朗,從不感冒,某晚他抱怨心臟有點不舒服,竟然嚴重到送急診,檢查出心臟瓣膜破損,住院後開始肺積水,住院期間只回家過一晚。


 


 


那一晚,父親站在洗臉檯旁,突然像個小孩般放聲痛哭,哭得很傷心。吳若權趕緊去抱他,那是父子40年來,第一次擁抱。那一抱,他深深感受到父親對死亡的恐懼、對人生的遺憾……


 


 


但只有這麼一次。再回醫院後,父親只幽幽地看著窗外陽光。有一天,重聽的父親拿出筆來,寫下:「我這一生想來,非常美好,沒有任何遺憾,妻賢子孝,」那張紙,吳若權始終留著。


 


 


父親走後,吳若權半年無法入睡。他坐在父親生前常坐的椅子,想到,以前是爸爸坐在這張椅子上。走在大街上,滿街都是人,在那千分之一秒突然思念父親,又哭了出來。吳若權得了憂鬱症,吃了半年的藥才痊癒。


 


 


痛過,不要再第二次。吳若權更加全力以赴照顧母親。


 


例如父親在世時,吳若權常開車載兩老出去玩,途中隨性走到哪、吃到哪,每當父親問起行程,吳若權就會叫他不用擔心,路途中,父親總是沒有好臉色。後來吳若權檢討,「敬」要在孝之前,父母要的是尊重,他們想知道出遊、用餐地點,做子女的不可自以為是的掌控全局現在吳若權不僅前一天會問母親的意見,還會說「這一餐讓妳請哦!」


 


 


 


認真過每一天,直到萬一那一天


 


雖然吳若權一味想盡孝,卻還是會發生衝突。


 


 


吳若權每週都會安排一天親子日,安排媽媽的休閒活動。一個大雨週末,吳若權想先帶媽媽去百貨公司逛逛,再去姊姊家。母親聽到這樣的提議,「免啦,你去忙你的,不用那麼麻煩,」但吳若權看到她的眼神已經瞄向衣櫃,考慮要穿什麼衣服,於是,還是出發。


 


傍晚,吳若權去接媽媽回家時,媽媽收起在姊姊家的笑容,開始抱怨,從第一站的百貨公司罵到去姊姊家的安排,全然不滿意。正在開車的吳若權幾乎抓狂:「剛才在電話裡,聽妳滿開心的,為什麼妳上車後,一直抱怨沒完沒了?」


 


 


媽媽楞了半分鐘,才說:「因為我覺得你們每個人都有事情要忙,卻為了我這個中風的老人,犧牲自己的假期。」他才知道母親的「盧」、抱怨、推讓裡,有深沈的自責與愧疚他才講出在心中練習一百次的話:「妳養育我們辛苦大半輩子,值得我們回饋妳天大地大的報酬,更何況只是做那麼一點點事情而已,」他從後視鏡看到母親的表情放軟了。


 


 


「母親是犧牲自己的肉身,教導我體驗生命的本質,」吳若權在《相依》裡寫道。


 


 


因為珍惜陪一天,就少一天,他學習就算有口角,甚至爭吵,要及早道歉,以及珍惜這段母子親緣甚至,他也生澀的學會向母親說「愛」。


 


 


某晚,他送母親進房睡覺,隔著門,他鼓起勇氣說:「媽,我愛你。」門另一頭的媽媽停了很久,小小聲地說:「我也愛你。」


 


只是,生命仍是未知數。無論是誰、無論多愛,都要面對終點「我有萬全的準備,」吳若權說。他說,他認真過每一天,沒有太大的遺憾與恐懼。至於沒完成的願望?「能做的事,當下去做,中、長期的事都是老天多給的」。但是萬一,到了和母親分手的時刻,「我會非常、非常傷心,但會做更多公益吧,」吳若權這時的表情,令人不忍多看。


 


 


採訪時間一到,吳若權趕著回家教新來的印傭做菜「妳也許想問我,這樣不會很不方便嗎?但我要講,如果有一天沒有這些不方便,我人生不會更好,」吳若權頭也不回地趕回家。


 

2009年12月27日 星期日

『醫生』

醫生   王竹語著  心靈工坊出版


 


『一位最好的醫師,是知道什麼時候不去治療。』 ---吳德 郎 教授


 


這不去治療包括了不用治療(疾病本身會自然痊癒或根本不是病),不可治療(治療對癌症病程沒有幫助,只會帶來更大的痛苦),和無法治療(疾病超過人能力所能及的限度)。


 


要能告知病人不用治療,醫師必須對疾病有全盤的了解,而且醫學知識必須非常淵博; 要能告知病人無法治療,醫師必須知道醫療的極限以及承認自己的極限,這非常不容易。


 


 


l        在死亡面前,機率沒有任何意義。就算某種癌的發生率只有百分之一,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是百分之百。


 


l        死亡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是,人們永遠無法知道死亡會改變什麼,不管是自己還是家人。


 


 


l        與其說是癌症讓個性改變了,不如說是癌症讓人們把人生看的更清楚,分辨出人生最重要的事物。


 


l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需要幫助,需要有人拉他一把,扶他一下,確保他沒事。確保他準備好,可以繼續走下去。


 


 


l        我們都以自己的方式來理解這個世界,並認為那種方式是正確的。


 


l        只有受苦的人才知道,要在不幸中保持寧靜,需要時間、愛和支持。

2009年12月24日 星期四

優良廁所標章


 


 


 


我們去找姊姊玩一天


剛到的時候  時間還早


 


所以就在水庫內  到處閑遊   呼吸新鮮空氣


 


傳笑突然說要找個廁所


 


我們四周看看  辨識不出前面那棟可愛的建築就是廁所


 


直到近前  才看到標誌


 


傳笑進去後  出來跟我說:


 


這間廁所很好喔!  趕快進去用一下。』


 


(瞎瞇~ 特地為了很好所以使用一下)


 


直到進去  才曉得他說的是什麼意思


 


『真得很好啦~   完全沒有一丁點味道, 乾淨, 明亮,還有設計耶!』


 


問過姊姊,姊姊說廁所前面有 標章  那是經過審核的呢  不是亂貼的


 


而且看到的還不是僅有的  看不到的是環保的循環用水設計


 


把廚房的廢水收到廁所   沖廁所的水還會經過分解後  e="FONT-SIZE:16pt;FONT-FAMILY:新細明體;">去澆花草


 


所以是先進的環保設計


 


原來台灣處處有人很用心的做事   只是我們有沒有細心去領會與欣賞





 





正向思考的小故事

 


在好萊塢,有影星們意欲爭奪的奧斯卡金像獎,但搶在奧斯卡獎頒獎前一天公布的「金酸莓獎」,選出的卻是最爛女主角,也可說是眾星們最想遠離的獎項。二○○二年,荷莉貝瑞打敗眾女星,得到奧斯卡金像獎影后,不久後,她卻因為在電影「貓女」中,被認為「只會賣弄身材,毫無演技」,成為「金酸莓獎」的最爛女主角入圍人選之一。


 


舉辦了二十多年的「金酸莓獎」,每年都由評審們選出他們認為演技最爛的男女主角,卻很少有人願意出席領獎,因此大家都認為,荷莉貝瑞八成也不會出席。沒想到,荷莉貝瑞不但盛裝出席,當主持人宣布她的名字的時候,還假裝一副不可思議地驚訝,雙手抱頭,然後興奮地說:「天啊!真想不到是我得獎!」隨後,帶著她所得到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盃上台,她的舉動讓現場的來賓與媒體幾乎都笑翻了。


 


接過金酸莓獎之後,大家都很想知道她會說哪些話,只見荷莉貝瑞說:「各位評審委員們,辛苦了。既然我得到了這個獎,我也要跟我的經紀人分享。」當她的經紀人上台之後,荷莉貝瑞告訴經紀人:「下次接片子的時候,記得幫我挑一部好一點的片子,不要選這麼爛的劇本」全場又是哄堂大笑。


 


 


接著,荷莉換上了正經的表情說:「從小,我的媽媽就告訴我,想贏,要先認輸,輸了就輸了,一個不敢接受失敗的人,也沒有權利接受成功的機會。」荷莉的一番話,激勵了在場的來賓,也廣受媒體的喝采,隔天,幾乎各大報的頭版都是她的版面,荷莉因此搶盡鋒頭。


 


 


不管你是非志願離職、被公司遣散、失業、被倒錢,或是創業失敗,傷心難過是一定的,但是就接受吧。有句話說「哪怕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天也還是要種蘋果樹」,遇到不如意的時候,光抱怨並不會讓事情更好,但接受事實之後,往往可以找出另一道出口──荷莉貝瑞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讓你的弱點變強項』學會這一招,很管用的哩!


 


二十多年前,當我還是一位小主管的時候,認識了一位和我同期進公司的女性,這位女性看起來柔柔弱弱的,不夠精明、不夠犀利、也沒有好口才,感覺是一個規規矩矩的乖乖牌。就業務工作來說,這種類型應該做不久,她果真也離開了公司,沒想到二十年後,她在別的業務領域做出令人咋舌的成績,雜誌報導她年收入至少六千萬。一點兒也沒有業務個性的她,到底是怎麼做到的?二十年後與她再次相遇,我恍然大悟。


 


原來,口才不好、不善於說話這些業務人員認定的弱點,在她身上竟然變成了強項。因為,當她和一群人在一起的時候,總是默默無聲,專心地聽著別人在說些什麼,時機到了才開口,她的溫柔婉約反而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就在不斷地分享下,她的組織越做越大,許多人看到像她這麼沒有好口才的人,都能經營這麼大的組織時,對她更有信心,紛紛加入她的團隊,時間一久,她所經營的團隊,成為該公司最大的團隊。


 


她,沒有犀利的口才,溫柔婉約更具親和力;沒有顯赫的學歷,耐心地講解更能拉近距離;沒有專業的派頭,隨和的裝扮更顯得親切;當弱點變成強項的時候,威力可比原子彈爆炸,所以,誰說口才不好,就做不了業務呢?


 


tyle="MARGIN:9pt 0cm;LINE-HEIGHT:12pt;">『驢子不會變成馬』,動機的影響力可是很深的呢!


 


有一位副官跟在將軍身邊非常久,眼看同袍都升官,自己卻仍然原地踏步,心中非常不滿,但又不敢問將軍。一天是副官的生日,在慶生會上,副官幾杯黃湯下肚後,膽子也變大了,於是跑去問將軍:「將軍,跟我一起進來的人都升官了,你為什麼還是只讓我當副官,太不公平了。」將軍聽了副官的抱怨後,並沒有生氣,而是指著外面的驢子說:「那頭驢已經跟了我們很久,你覺得牠有沒有變成馬?」副官搖搖頭說:「驢子當然不可能變成馬。」「這就對了,你雖然想升官,但是你的舊習慣跟態度都沒有變,不積極又沒成長,就算我再怎麼想升你,也沒辦法啊!」將軍嘆了一口氣。


 


在管理逾千人的組織時,我也會像故事中的將軍一樣,在決定升遷時,被部屬抱怨不公平,這時,我除了將「驢子不會變成馬」的故事說一次之外,也告訴部屬與其眼紅別人升官,不妨檢討自己,多多培養良好的動機。動機是「實現目標的動力」,一位動機不強的業務人員,天氣熱一點就懶得往外跑;動機很強的業務人員,即使下大雨、颱風,仍然不畏困難地到客戶家拜訪。動機越強的人,越不容易受外界誘惑,成功的機會也更大。


 


當你了解自己不足,你就會要改進;當你知道需要改進,你就會要珍惜;當你懂得需要珍惜,你就步向成功!


 


 


 

蕭何與范蠡

蔡禮旭


我們說家庭有兩個很重要的主軸,一個是經濟,就是物質生活;另外一個是精神生活,孩子的教育這方面。現在的家庭情況都是夫妻一起賺錢,孩子大部分是留給安親班,或者留給傭人,留給爺爺奶奶來帶。人生的智慧在哪裡看到?在取捨當中看到,有捨才有得。少賺些錢,多教育孩子;還是你要多賺錢,忽略孩子教育,得到的結果一定會不一樣。


 


我們看看上一代,現在五、六十歲的人,跟我們現在二、三十歲的人,這兩代我們來比較一下。上一代的人很有責任心,很孝順父母。我們這一代?諸位朋友,您不要客氣直接講,有沒有上一代的這些人生態度?是進步了還是退步?退步。上一代有錢還是我們這一代有錢?這一代。對!為什麼有錢了反而人生的態度退步了?所以有錢不一定解決問題。


 


我父親那一代,基本上都很窮,因為很窮,所以特別節儉。記得小時候在吃飯的時候,剩菜都是誰撿?都是爸爸媽媽,因為他們已經很習慣不能糟蹋食物。所以生活比較拮据,第一個養成了勤儉的習慣,第二個,生活愈困難人愈懂得感恩父母,友愛兄弟姐妹。所以我父親那一代,他們在念書都不是父母催他們的,都是自己很積極主動,因為希望透過自己在學問上有所成就,能夠往後讓父母過好一點的日子。你看生活的貧窮、生活的拮据,讓一個人更有志氣,更有孝心。所以貧窮,我們要感謝它。


 


這一代因為從小生活就很優厚,要什麼有什麼,所以習慣揮霍,習慣花錢,又不懂孝道,又沒有生活的歷煉、承擔。所以現在我們這一代,不只自己賺的錢花掉了,還要去花誰的錢?父母的錢。你們怎麼知道?很多年輕人已經喜歡消費、享受到什麼程度?一個月的薪水一拿到,馬上怎麼樣?走,我們去好好的shopping一下!可能把整個月的薪水在前面十五天就花光了,後面的日子怎麼熬?後面的日子買泡麵一包一包慢慢吃。然後後來撐不下去了,回去找他老爸,說:爸,我沒錢了。他的爸爸很生氣:「告訴你不要亂花,你都講不聽,來!要多少?」還是拿給他。所以生活的優厚,不見得能夠帶給你孩子正確的人生態度。


 


古代很多讀書人看清楚這一點,在漢朝開國,劉邦打下天下分封了一百多個功臣,都有封地,給他們很多田宅。這一百多個功臣經過了一百年,漢朝的史學家突然想說:我去瞭解看看,這一百個功臣的後代,經過一百年後是什麼樣的情況?結果這個史學家非常驚訝,這一百多個功臣的後代,基本上都已經沒落了,很多已經流落街頭在討飯。其中只有幾個人的後代還很好,其中有一個人叫蕭何,當初在分封土地的時候,蕭何要了一塊很貧瘠的土地。因為貧瘠的土地,你只要不耕作就沒飯吃,他深謀遠慮,希望他的孩子以後懂得勤勞節儉。其他分封很好的地,好吃就懶做,而且好的地你喜歡,別人也喜歡,就會引來很多人覬覦,很多人的設計陷害。所以蕭何看得到,不要留錢給子孫,更重要的是要留智慧傳給子孫,還有留榜樣給子孫。


 


司馬光先生曾經提過,「留錢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得住;留書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於冥冥之中留陰德,以為子孫長久之計」。《易經》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誨,「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陰德一定可以庇蔭後代。陰德不只在往後可以庇蔭後代,當我們在行善,當我們在立身行道的過程,已經給下一代最好的身教。所以,這是有智慧的父母會這樣去抉擇。


 


好,我父親那一代因為生活比較拮据,有五個兄弟姐妹,他們念書都不用父母推,兄弟姐妹感情都很和睦。所以只要生活過得去,好好地提升孩子的智慧、孩子的精神生活,還是可以把家庭經營好。


 


我們再來看,是不是一個人賺就會賺得比較少?是不是兩個人賺就會賺得比較多?很多夫妻一起賺錢,但是也沒剩多少錢;那邊又被朋友倒了,這邊又買了哪些東西又被騙了。我們要理解到財富的真正因在哪裡?怎麼樣的人生才能得到財富?要把這個道理搞清楚,不然你可能一輩子都在賺錢,但是一輩子也沒剩多少錢。


 


古代中國的財神是范蠡,俗名陶朱公,他是春秋戰國時代的人。范蠡輔佐越王勾踐,他跟文種輔佐越王勾踐,然後恢復越國。後來范蠡他就跟文種說,越王勾踐可以共患難,但是不可以同富貴。范蠡很會看人,所以會看人很重要,不會
看人可能一輩子都會受到很不好的影響。你看,文種不會看人,他看到眼前榮華富貴就要來了,怎麼可以讓我現在把它放下,不願意!後來越王勾踐就賜文種自殺。範蠡帶著西施就離開,到了江南一帶開始做生意,從小生意開始做起。做了沒多久,發了大財,范蠡馬上把這些財富統統捐出去;過沒有多久,過了幾年他又發財了,他又把錢統統捐給這些貧窮困苦的人,之後再從小生意做起。歷史上記載「三聚財,三散財」。所以,人為什麼能夠有財富?真正的原因在他懂得財佈施出去。范蠡這樣的做法也是謹遵聖賢教誨,《大學》裏面有提到
「財散則人聚」,當我們把財散出去的時候,什麼聚過來?所有人對你的愛戴,人心都向著你。不管你做什麼生意,他們都要來給你買,要來支持你,因為你贏得的是人心。財散出去不是沒有了,不能看不到就是沒有,它無形當中的影響力只要遇到緣就會起現行。所以我們分析,財富有因、有緣才會結果,「因」在財佈施,「緣」加上你的努力、加上貴人相助、加上機會來了,自然而然就會結財富的「果」。所以,經營家庭的財富,一定要如理如法去經營,不然你一輩子的努力到頭來可能是枉然。


 


 

The earthquake

地震那一刻


我們在中台九樓大光明殿


劇烈的搖動  讓本來在坐長香的我們驚慌的張開眼睛


 


但是  前面的師父都一動不動


我們大家於是還是待在原位


我們這團有個小小孩(約國小一~二年級吧)


她居然沒有發出聲音  事後  大人詢問她  『不怕嗎?』


『怕啊!』


 


『那為什麼沒有尖叫逃跑呢?』


『 因為 腿麻了。』


 


 


 


哈!哈!哈! 他一定覺得這些大人很笨,我們藉此來學個腿麻怎麼講? 


 超簡單喔!


 


My feet (legs) are asleep. (就是腿或腳睡著了的意思)


 


 


( 要講長一點的話)


I cant stand up because my legs have gone to sleep.


 


意思是:我腳麻了,站不起來。

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執著與出離:

 


﹛最近讀到一篇文章,是宗薩欽哲仁波切所開示的,談到出離心的問題,寫得非常中肯且貼近人心,對往往迷失於快速而混亂生活的現代人具有醍醐灌頂的作用。


 


 


佛教裡,「出離」有很多種含義和解釋,但許多人都把佛教的出離理解為遠離人世,不食人間煙火,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其實佛法的每分道理、每個修行法門都是存在於日常生活當中,是可以具體實行應用的。要測試自己是否具備出離心,宗薩欽哲仁波切提到,可以用這種方法檢驗:在過去對你很重要的一件事,現在對你是否一點也不重要?過去可以輕易激怒你的事,現在你是否毫不在乎?如果是的話,那麼你就從這裡出離了。


 


 


所謂「出離」,就是不再執著過去所執著的事物。「當你不再執著一件事或一種習慣,它就失去指揮擺佈你的能力,你也就獲得了自由。」說得多好啊!


 


 


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會遇到不順心意的時候,孩子的叛逆,配偶的不體貼,上司的不近人情,同事的勾心鬥角,人際關係的疏離,金錢財務的壓力…,在在都讓我們活得不痛快,甚至可能只是不相熟朋友的一句批評、外面辦事員的些許刁難,都讓我們耿耿於懷,感到不舒服。這便是因為我們有太多的執著與期待,當對方不符合我們的期許時,失望於焉產生,而你也就陷入一個致你於不快樂的痛苦情境。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出離,從一個你所執著不放的觀點中出離。如果我們能夠從種種執著中出離,將會變得非常強大,再也沒有任何事物或對象可以激怒你,你將獲得前所未有的自由。


 


 


這個世界充滿了不完滿及種種缺憾,不可能每件事都順從我們的心意,「試圖改變外在的世界來追求完美是徒勞無功的,永遠會有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把毫無準備的你激怒。你有多少執著,就有多少痛苦。」


 


 


要擺脫痛苦與不快樂,最簡易的方法便是,從所有的執著裡出離。《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有人生當中的起起落落、離合悲歡、富貴榮華或是貧賤哀戚,都將轉眼成空,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當生命結束時,一切有為法都將如夢幻泡影般消逝無蹤。現象的來去,自有其因緣與變化,讓它自來自去,不加以執著與判斷,才能活得自在愉悅。《菜根譚》裡有句話講得很好:「風過疏竹,風去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當境界現前,有如雁鳥飛過心湖,雁子的倒影雖然映現於水中,然雁是雁,水還是水。當現象消失,鳥兒離去,一潭湖水依舊清澈無波,平靜如昔。


如此,便是出離了。


 


 


回想過往,有許多人事讓我們生氣、痛苦,現在再回頭看看,這種種可能當時讓我們傷心自憐甚至痛不欲生的事情,卻再也不重要了,我們能夠以客觀的心態坦然處之,這表示我們已經從這裡出離了。用這種觀念與方法,來處理面對現在生活當中的問題,將自己置放於未來兩年、五年、十年的時空中,這些問題是否還同樣重要,是否還會如此在乎、忿怒、不甘心?從這個角度出發,或許能幫助我們從現下的情境中脫困。


 


 


我們不該陷身於被那麼多的煩惱、那麼多的人與事所指揮擺佈中,將自己的快樂建立依靠在外在脆弱無常的現象中,有多少執著,便有多少煩惱、痛苦。「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沒有執著,沒有不切實際的期待,沒有事事追求完美的心態,才能以智慧平靜的心好好過每一天的日子。


 


 


所有的執著都是來自於「我」,《利器之輪》中,法護菩薩闡述,「凡事都如鏡中影像,我們卻想像它們是無比真實;凡事都如山上雲霧,我們卻想像它們是堅固實在。」因為渺小的我們,往往將外在的事物,拉到以自我為中心的水平中觀察、判斷,以我們的價值觀衡量評斷所有的東西,在自我操縱下,我們遂被種種狹隘自私的觀點所奴役而不自知。宗薩欽哲仁波切的方法,便是教導我們,這個世界上許多事情都不會輕易俯首聽命,事事順著你。很多人試圖創造完美的世界,最終都證明失敗了,而只要把心稍做調整,一切都會是美好的。


 


 


要改變外在環境,不如從改變自己的心做起,擁有一顆出離所有虛幻執著的心,便是快樂自在生活的開始。


 


 


註:遇一切境都能反求諸己、迴光返照、反觀自心、淨化自己煩惱時,當下就獲得了自由。再把這些正行對善知識做供養,又再造了親近善知識、得善知識攝受的正因。所以說境無好壞,重點不在你做了什麼,而是你的心在這個做的過程中有沒有淨化、改善、提升。並至誠感恩師父教我這些...


 

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2009/12/21 文人花


 


花材:


 


1. 蔓梅凝     1把 (果實過幾天會爆開成紅色喔)


2. 進口乒乓菊 3 


3. 白金魚草   3 


4. 山茶      1 




2009年12月15日 星期二

執著 or 不執著

 


那天我們練瑜珈完後


隨意聊聊  因為星期三的課很操


是買節數的  所以星期三只有小貓兩三隻


其中有個奇杷  她只來星期三


我們都會笑她  沒有很累不練的人  和正常人相反


我們問她  怎麼會只有星期三出現


她說:沒多想耶  就是這樣啊


結果  有個人突發一語: 嗯!練瑜珈要像她一樣  沒有想很多才好   只是因為很開心很舒服就練  


要執著於持續不斷的練習  不要執著於姿勢一定要達到怎樣的程度


 


(這和很多事一樣  要心無所住  才能體會更多)


 


 


 

夢想與現實的差距

2009/12/13  第一次當維那


 


我本來是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要學法器和維那


師父明明跟我說是先學起來  改天要用到就可以用


怎麼知道改天就是兩天後  星期五晚上學  星期日晚上要用


都要怪吟秋  她怎麼可以忙到沒時間練習呢?


這樣我就變成犧牲打


 


雖然我的夢想是當維那  然而當夢想實現的太快的時候


終於變成一場不受控制的鬧劇


 


話說當天中午我們還去花季會館用餐  這麼開心的事  


卻有一件陰影在我的心裡隱隱形成


只練習二次  就要上場  會有好結果嗎?


 


所以我一直催眠自己  如果音聲真得不行 


 也一定要努力讓會場很莊嚴的誦戒  


 


 


 


果不其然   一上場  我把所有的動作都忘了  


當寶鐘鼓敲完的時候


我的預備動作還沒完成 (就是磬槌還離我很遠) 


 師父只好搖搖頭走上前來幫我把它推過來


 


 


然後  要起腔  我居然忘了  就亂唱一通  


師父被迫只好拿起麥克風幫我拉到正確的腔


 


 


後來要誦戒  我應該把一支無限麥克風拿到座位才能起腔


結果我忘了就直接走到位子坐好 


 等到要唱的時候發現沒麥克風


只好硬著頭皮從所有人的面前再走一趟回去拿麥克風


(真得很丟臉)


 


 


 


原以為這樣應該就化險為夷  


可是事情都是接二連三的發生


 


當訓勉法師上法座後  我應該唱『長跪』 


 明明練習很多次  可是


當我唱出來  那個長跪的音  連我都受到驚嚇   


此時  樂眾要唱  『合掌』  


但是  她一直忍  已經快瀕臨極限  快笑
出來了 


 她的『合掌』 是帶著顫抖的笑聲唱出來的  


(真是難為她了)


 


 


原想  最壞的情況應該過了  哪知道? 


 送走訓勉法師後


 


我們應該回座聽和尚開示的錄音帶   我因為動作很慢 


 所以想把麥克風先調好  等一下才不會又來不及  


當我轉動麥克風的時候...


 


慘劇就發生了 ----  我手上拿著斷了半截的麥克風架。


 


一手拿引磬,一手拿著斷了的麥克風架  真是進退不得


大家都回座坐好了  師父一直使眼色叫我回座  


我一直搖頭


 


師父只好再度走上前來問:怎麼了?


 


我說: 妳看~


 


師父第一眼沒看清楚  因為我試圖把它接回去  所以把兩截抵住


 


師父: 有怎樣嗎?


 


我就輕輕把我手上那截往上提一提


 


當下,師父忍不住在莊嚴的禪堂雙肩抖動,拼命想要忍住,可是,已經笑出來了


 


師父還是不虧是師父功力比較深厚,當下決定:妳先去坐好,我處理。


 


我回座後,我看師父把另一個男眾師兄叫向前處理麥克風就急急步開。


 


 


 


最後一個紕漏是: 當我要呼  感謝級任法師指導的時候


我說成 『級 任 老師』


 


我看向師父想要知道他要不要訓勉一番  她趕快搖頭  示意我趕快依序出班


 


所以我們大家就快速出班    一出禪堂門  


所有人都把忍了很久的笑意釋放出來


這是第一次誦完菩薩戒後  出現集體大笑的狀況  還笑很久


 


師父緩緩步出來  做了一句結語:  法會用齋怎麼需要另外排餘興節目呢? 把這一套搬上台就很搞笑啦!


 


(師父! 那會很髒耶  搞不好有人會把飯噴到對面的人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