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推:走,全家去紐西蘭上學!


走,全家去紐西蘭上學!:岑永康、張珮珊的Long Stay親子成長筆記


·         作者:岑永康、張珮珊


·         出版社:時周


·         出版日期:20100401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7586988


 




 


清倉

 


我在人生的中站大清倉      秋禾



 
今年夏天母親走了,母親在一年前得知自己患了末期癌症,從此她利用出院期間的斷續時光,努力整理身邊事物。


 


母親首先找來會計師,給我們的家產列成清冊,召開家庭會議分配妥當。其次,她打點自己所有衣著飾物、首飾,一盒盒紮理好,分給我們女兒、媳婦,衣服送給長年幫忙的歐巴桑和慈善機構,只留下幾件家居服和貼身衣物。



 
母親將自己全套作品寄贈圖書館,又出清多餘藏書,請里長轉送社區居民。她更憑極有限的體力,重新整頓家用品,一一明確歸位,給每個抽屜貼上標籤,以防我們尋不著。




最後,母親為自己整理一份簡要的自傳,又擬一份訃聞發送名單和喪葬程序表,再簽一張病危時放棄延命治療的切結書,工工整整排列好,一齊收妥在抽屜裡。



 
母親走後,我們在悲痛中仍不致慌亂,以有限的人力,循序完成母親遺願,為她辦了一場莊嚴淒美的喪禮。這一切都得感謝母親,因為她曾如此鎮靜的規畫自己人生的最後。




高齡社會的來臨,使老人人人自危。母親並不特別,事實上,近年來在日本的中高齡層間,就有一種「要走得乾乾淨淨」的說法,並且隱隱蔚為潮流。




這種提前策劃人生終點的理論,並非消極或厭世,相反的,正因為日本是世界屈指可數的長壽大國,再加上少子化和小家庭制的影響,使老人即將成為這個社會最大的負擔。



因此,逐漸人人自危,或者說人人自覺,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負責,就連後事也不例外。



年六十八歲的愛子,每年都整理一次家產清冊,趁正月子女返鄉時給他們過目。她過了六十歲之後,就實行「不買主義」,家裡只留最小限的必要用品。這位女士並非清貧,她自年輕時物慾旺盛,年紀漸長卻領悟身外之無用,生活自然簡單了。




t>
曾經著有《人生最後該做的事》一書的式 田和子 女士,更身體力行簡樸的晚年生活。她處分所有不再讀的書,定妥首飾古董的遺贈名單,整理好所有家族照片。



現年七十二歲的她,多年來除了食物、內衣和鞋子之外,極少再買別的東西。在她潔淨的櫥櫃抽屜裡,擺著「死後聯絡名單」、「死後家中應辦事項」和她早已請人拍好的遺照。

人生五十大清倉,該捨就捨,才能換檔起步!

除了「乾乾淨淨的走法」之外,更積極的理論是「人生五十大清倉」。最著名的例子是日本老牌女星高峰秀子,她在五十歲時決定息影,從此洗淨鉛華,和老伴過著退隱生活。



她將原本九個房間的豪宅改成三間,處分所有華美衣裳,賣掉大部分家俱,只留一桌、四椅、二杯和二皿,又資遣原僱的二名女傭。




也許高峰秀子做得太過了,最後她的丈夫忍不住問她:「妳是不是看我是老古董,也想早點把我出清呢?」
然而,一位研究「生死學」的平 山正實 教授說得好,人活到五十歲體力就不免走下坡,會開始遭遇各種病痛。或是說,得越過一個個小小的「死亡關卡」,才能往長壽之路邁進。



因此,由生機旺盛的四十代進入五十代,不妨稍停下腳步,給自己的前半生做個結算,檢討自己的生活方式、人際關係、健康狀態和財產現況。


 


勉強的東西不要硬撐,該捨的東西就捨,如此才能「換檔」,重新起步,心情輕鬆的迎向下半生。如果說人生的終點是打烊,那麼五十歲時來個暫時歇店,給自己大清倉當不為過。




當然,已經不健康的人較健康的人給自己策劃終點的心情,完全是天壤之別,這需要當事人無比的勇氣和決心,不能相強。


只不過,當一個人的人生落幕後,他留下的一切都會告訴我們,這個人生前著重物質生活?還是崇尚精神生活?



我很高興我的母親屬於後者!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孔雀松+洛神



 


99/9/27 花材


1. 孔雀松      1


2. 夢幻火鶴    3


3. 綠玫瑰      3


4. 洛神        3


5. 蔓綠絨      3


6. 梔子葉      半把






這個綠玫瑰是新品種,綠中帶黃,很優雅。


今天的花材,光顏色看起來就神清氣爽。






 


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心酸的提問

 


 


 


因為要鼓勵孩子們提問,所以幾乎如果可以自行發覺自己的問題,就會大方給點數獎勵。


 


David從來不問問題,上週六,剩最後十分鐘,他把課本拿到我桌上攤好,問:『老師,這個人是誰?』他用手指著第一課的Brad Pitt


當下,我有些驚訝。但是,馬上恢復鎮定,跟他解釋了這個人演了什麼電影,有看過嗎?  他搖頭。


 


好,沒關係。那有在報紙上看到常常有他和她老婆(安潔莉娜裘莉)的八卦呀!有印象嗎?  也一臉茫然。


 


呼~ 幹嘛用這種課文呀!


 


這孩子之前表現的不投入,是因為他的生活中沒有這些內容,他的反應就是無感、發呆以打發聽不懂別人談論的話題時的時間。其它孩子,一邊叫囂就是演什麼、什麼的呀!我對David 笑笑,跟他說那個也沒有什麼看的價值,不過,可以知道一下,如果有不清楚的再來問。 他點點頭,回去坐好繼續讀。


 


至少,他肯問了。


 

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相---也很重要哪

 


因為我們是各自讀各自考,所以中間就會有聊天的時間,兩個女生提到上週去山上出坡,還聊得很開心。引起其它人的興趣,包括我。


 


Rachel :出坡? 什麼時候?


 


Tina: 上週啊!大家一起回山的。


 


Rachel : 咦! 那我怎麼沒有看到你們? 全部都去出坡嗎?


 


Sherry : 對啊! 一起啊。 我們在 B2


 


Tina: 老師有去嗎?  吃飯也沒看到你哩。


 


Rachel : 因為我在庫房吃啊! 出坡有很累嗎?


 


Sherry : 很累? 才不會。


 


Tina : 對啊! 她一直啟動她的帥哥搜尋器,怎麼會累? 還很開心咧!


 


這種行為和某人很類似。我看向Sherry:你們作什麼的?


 


Sherry有點不好意思的說:『行堂?』


 


Rachel : 那有很多帥哥走來走去嗎?


 


Tina & Sherry 兩個拼命點頭,說:『厚!超多的。』


 


然後,兩個滿心歡喜的看著我,還沈浸在眼前滿坑滿谷的帥哥夢中。


 


害我本來要獎勵他們發心去出坡的點數,出不了手。因為她們早已得到獎勵了。


 

David

 


一樣是沒帶課本,但是處理的態度不一樣,所以給他獎勵一點。


 


今天David一坐下來,就說:『老師,我沒有帶課本來喔!』


 


『為什麼?』


 


『因為交作業給老師,結果,就收回去了。還沒發下來。』


 


『那妳沒有其它的講義之類的嗎?』


 


『沒有耶!』


家庭環境比較不好,所以家長沒有提供額外的講義給他。這點我預估的到。


 


『好!剛好Allen先來已經考完了,請他借妳課本。』這樣就解決了。


 


其實,一樣是沒帶課本,上次他被我訓了一頓,這次一樣是沒帶,然而因為他一開始就說明原因,一起找出替代方案,我想用情況讓他比較出來態度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而今天,他借別人的書,卻展現從來沒有的認真態度,一邊自己讀,讀完後還來要求測驗。以前他都會拖到最後一刻,然後就混過去了。


今天不僅測驗了單字還考了句型。也漸漸能加入其它人的聊天。


 


剩下的就是還不會問問題這一個部分要調整。我發現一件事,讓學生問問題其實不是那麼簡單耶~


 


首先,像他這種沒有自信的孩子,會極力掩藏自己不會的地方。縱使被發現,他也不懂得怎麼開口。所以,要可以問出問題,還要有自信呢!


 


 

推:般若心經的生活觀


字體超大,編排也是有顧及中老年人的眼睛舒適度,而且寫了很多公案,讓內文更生動活潑。是深入淺出的用心之作,推薦給大家。


 


 


般若心經的生活觀


·         作者:星雲大師/主講


·         出版社:有鹿文化


·         出版日期:20100521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281037


 


 星雲大師:「我不想講深奧的妙理,我只想傳達般若如何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之間。」


 


 


  《般若心經》,一部「講自己的經」;短短二六字,涵蓋時空和生命的真理。什麼是比知識、智慧更高的狀態?心如何才能自由自在?人如何通達生死而出於生死?種種我們面對生命的處境和疑惑,《般若心經》都有最核心深入的解答。


 


 


  星雲大師的《般若心經的生活觀》,透過一個又一個事理、一則又一則生動的故事,讓我們了解《般若心經》、活用《般若心經》,在生活中成就最本然、最美好的生命。當我們體會並活用心經,勝過世間一切法寶。


 


 


  星雲大師開宗明義闡述,這本《般若心經的生活觀》就是為了認識自己,找到自己回家的道路,把每一個人自己的本源探究出來。佛法應該和我們的生活、人生結合在一起,我想要讓人理解,理解之後,吃飯、睡覺、穿衣、教育兒女、到社會工作,都能用得著、很好用,那麼,這個佛法才

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師父的開示

 


 


 


那個師兄很特別的是,她說了很多她的感應故事。我這個人不是特別喜歡聽感應錄,但是,基於傳淨有交代---要安靜不能頂嘴。所以我就默默的轉我的腿,恢復一下知覺,順便聽聽。


 


她的感應我就不提了,因為沒有認真聽。


 


但是,師父認真聽過後,說了一段話,這個我就有豎起耳朵專心聆聽。她說:『慢如高山,法水不流。』累世的積習下,如果我們吝才,吝法---不願與人分享知識。會導致這輩子,我們聽法時,有障礙。有時候是小到聽不懂、打瞌睡,大到像你說的昏倒卻不自知。那是慈悲心不夠,不肯和人分享,驕慢心太重,覺得自己比別人強。所以,有這種狀態發生,自己要慢慢離,離掉慢心,長養慈悲,才能處處無礙。


還要回小向大


 


說完這句,就被電話打斷了。


 

事非經過不知難

 


話說剛開始我和師父並不是相依為命的,指揮中心有配另一個義工來,但是那個人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發語詞是:師父,我不能……


 


所以,變成師父只要請她做什麼,就會換來『師父,我不能提重物。』


『師父,我不能站太久。』『師父,我不能


因此,師父只能請她幫忙把整理好的物品,用推車推去指定處。然而,只要推完一趟,我回來了,師父去忙完一陣回來就會問:傳函,她人呢?


 


然後,我會聳聳肩說:『不知道耶!』


 


這樣演變下來就是,我和師父相依為命,兩人一組,把工作完成。每次完成後,她會出現,說明剛剛去哪裡?理由是什麼? 基本上,我是根本沒有聽。所以也不知道她去了哪裡。


 


第二天,當師父叫我們休息一下時,她跟我說,她舊曆年車禍,大腿骨斷成四截,躺了三個月,後來慢慢靠自己的意志力復健。我算了一下月份,很驚駭:『那妳不是剛可以走路沒兩個月?』


她很高興的點頭說:『對啊!我還是偷跑來的,我們住持是說什麼也不會給我上山的。』


 


不會吧! 怎麼有人這樣的。問題是,這樣她應該去比較輕鬆的單位,用坐的可以完成工作的單位吧!


 


『我也有這樣跟指揮中心講,但是,他們說庫房很輕鬆,就是點點東西數量而已,所以帶我來這。哪知


 


聽到這番話,我看著剛進來坐下的師父,我們倆只能苦笑。那還真不是普通的冤枉,誰說庫房很輕鬆啊~ 叫她來做做看~


 

2010年9月23日 星期四

日本蘆葦

 


花材:


1. 日本大蘆葦    2


2. 紅色水蠟燭    3


3. 油柑          半把


4. 楠柏        半把


5. 桃色紅雞冠  3


6. 千日紅      1


有水蠟燭就很有祈福、喜慶的味道喔!  所以這是中秋之花


 


花器可以取應景水果---柚子。


 


如果拿柚子當花器,插上千日紅和桃色雞冠不僅應景,顏色會很跳喔!


 


 


 


 


我個人覺得賢明這盆除了喜氣外,還帶點俏皮,就是所謂的『俏皮可喜』。你們認為呢?




 



 


 


秀慧依她的進度走,所以和我們不同,但是也是維持她一貫的水準---就是『水』啦!




 


 


 


傳玉要去美國了,等她二個月後回來,技術就會荒廢了,所以大家看一下她的臨別之作。果然是臨去秋波~~~





 


 

又見『適應』

 


 



 


這句『好不容易適應。』印象中似乎聽過不只三次,每隔幾年遇到新的小朋友,就會不約而同出現這一句話。


 


最近的一次是上次接的家教,如果妳看她現在的樣子絕對不敢相信之前她也是充滿憤慨的說:『我好不容易適應這個老師,又要換。』然後,以行為和衝突抵制大人的做法和想法。


 


這樣的小孩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無法和大家打成一片。文言的說法是:適應不良。每當要換新環境或是只是變動一些人事物,就會造成他們心理莫大的壓力。形之於外就是不斷的抱怨、擺爛和充耳不聞。


 


這個要改需要時間,我這麼有效率的人都花了兩年才算基礎完成。 你們這些當父母的,難度會更高啦! 不要想要一步登天,好嗎? 我也是手下留下多少冤魂叫囂才懂得見機行事,你們以為那是天生就會的嗎?


 


所以,重點是:她要信任你, 進而敬重你。 


 


才會肯聽妳講啦!  還有,要十分要求自己的言行,一旦,小孩發現你的言行有出入,那就馬上『上行下效』。這個學的很快喔!


 


孩子尚屬經濟弱勢,所以目前他們會看大人臉色辦事,或說大人喜歡聽的。甚至擺弄不同輩份間的矛盾。目的是達到自己要的東西,所以如果你的教養環境不是單一來源,是屬於大家都來插一手型的。首先,就是要先抓回主控權。


 


之前應該有分享過,有個朋友,夫妻關係緊張,小孩從小就懂得在爸爸面前說媽媽不是,在媽媽面前抱怨爸爸不好,這些都是小孩觀察大人想聽什麼,就應和出的言語,每次講都能得到金錢的鼓勵與認同。過了十年,小孩在學校借錢,闖禍,不是這次處理30萬就可了事。那是一種心態---我只要表現出痛改前非,大人就會原諒。簡言之,他們把父母玩弄在股掌之間。


 


小孩其實是大人的反射鏡,如果妳現在看到問題點了,恭喜你! 還有機會改變,但是,心急成不了事,先靜下來好好反省一下自己這幾年來的所做所為,那裡面有蛛絲馬跡,徹底知道問題發生的因,才能在因上改動,果才會自成。否則,就只是徒勞而已。很多事我們會貪圖方便,但是,教育這件事,很奇怪的是,沒有捷徑,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2010年9月21日 星期二

因緣- 圓滿

 


星期六晚上,回到家看到傳率,他問:做的怎樣?


我就跟他分享我的心得。


他驚呼『妳遇到她了?』


 


『怎麼了嗎? 那個師父有什麼特別嗎?』


 


傳率說:『妳有發現她的人緣特別好嗎?』


 


我想了一下,『沒錯~ 妳一說我就想起來了,我們只要一回到庫房,桌上就會有多出來的食物,很多居士、師父一回山就會彎過去,然後,匆匆把食物放她桌上就走。還有人會趕過來,只為了跟她講兩句話,因為我們師父很忙,所以趕過來的人幾乎都只能講個一分鐘或打個招呼而已,但是,他們還是會走很遠過來看一下。』


 


『她是山上有名的擁有好脾氣的師父,不會對人發脾氣,不管對他們師兄弟或是居士都是。她的工作量很大,而且聽說專業很強喔~資訊的組長說,除了組長他自己外,那位法師是最強的了。但是,她不但不會發脾氣,還把很多別人不要做的工作揀起來默默做掉,例如:倒垃圾之類的。 她的供養也很多,居士或法師都會去供養她。而她就會分給其它人,久而久之,那就是良性循環,師兄弟都很服她,居士只要跟過她一次就會自己再跑過去。』


 


我因為跟在師父身旁四天,發現傳率聽到的傳言真的所言不虛。師父真的是所言所行非常嚴謹,對待居士卻很寬厚,寧願自己累些,會擠出時間給我休息一下。而,我對她完全不了解,看到四天中,聲稱『順道經過』的法師和居士不計其數,也能瞭解她的修行真的很好。


 


覺得自己真的很幸運,莫名其妙就分過去那裡,也許護法菩薩是要叫我『好好學學人家』,那才叫做事。讓所有參與的事都能圓滿、人都能歡喜。


 


 

合作

每次上山因緣不同,所學也不同。


 


這次跟的法師非常年輕,但是,卻令人十分佩服。而且從頭到尾幾乎就是她一個人handle所有的事。條理分明,而且相當護念義工。


 


指揮中心的師父帶我去找執事法師時,師父看向我的身後說:『其它人呢?』


 


『嗄? 其它! 沒有啊,就我一個。』我呆呆的答。


 


『這樣啊! 那妳跟我來。』她很快恢復鎮定。


 


就這樣我們倆注定要相依為命。當然,不中用的我還有呼救傳淨過來幫忙!


 


照理說,我們庫房應該是備好器具下去給各單位,應該就算完成任務吧!沒想到,我們家師父除了點好器具數量/清洗/烘乾/移送各單位,居然看到大寮打菜區很忙,還要幫忙,所以變成我們一有空就是幫忙其它人,其它人的事忙完了,我們再趕快處理我們庫房的工作。器具歸位或清洗或再點交其它物品。其間,她最常講的話是:等一下妳去休息一下。  而事實上,那個等一下真的只有『一下』喔!


 


雖然很累,但是很開心。 工作很忙,但是心情很靜很祥和。當別人在慌的時候,我們家師父都是很鎮定的回應所有人的需求,沒有情緒,沒有疲憊,只是很快速很祥和的處理突然發生的狀況。


 


不管走在路上,或在大寮裡面,幾乎每隔幾分鐘就會有人滿場找我們家的師父。到最後一天,我已經瞭解這種情形,所以只要有人喊一聲,我就會舉手說:在這裡。免得他們一直喊。


 


當打菜那個動作很快的師父抬頭眼光逡尋整場後,開口喊:『袈師?』我就馬上舉手說:在這兒! (我們家師父蹲在我前面的地上數東西,所以他是找不到的。)那個師父以訝異的眼神瞄我一眼還笑了一下,可能想說這個孩子還挺機靈吧!


 


 


 

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最後會用到

昨晚回到家已經很晚了,當我遙控鐵門後,看到傳笑站在門口,


我有些詫異問:『妳不睡覺,起來幹嗎?』


 


『妳怎麼這麼晚才回來。』已經半夜兩點半了。


 


『都碼是有人莫名其妙亂搞,不關我的事,還要被迫處理,算了,別提了。快去睡。』


 


『今天我已經起來兩次了,一次是一點多。』


 


『起來幹嘛?』


 


『就是宏(我堂弟)來按門鈴,我只好起來開門。』


 


『要幹嘛啊? 半夜一點多按門鈴?』


 


『他說他舅舅癌症死了,剩下一些嗎啡,丟掉可惜,所以要拿來給妳小叔叔用。』


 


『賒瞇?!  那也要拿去他家為什麼拿來我們家。』


 


『他說他過去,叫他們沒有回應。』


 


『然後呢? 妳開門給他進來怎麼辦?』


 


『我就叫他打電話過去啊!他小叔叔說時間那麼晚了,叫他明天再拿去。』


 


『不會吧! 已經在他家附近了那麼近,居然叫他明天專程再拿過來。』


 


『那個還好,最好笑的是,那個小孩把父母教的原封不動的說出來:可是,這個到最後都會用到。』


猜想可能是小叔叔有忌諱,或是不想拿,給個藉口。這個傢伙居然很自然脫口而出。


 


『哈哈哈 ~  還真是妙!妙不可言。』


 


 


 


 

同感

 


 


當時公司招了大批應屆本科和研究生畢業的新新人類。平均年齡25歲。那個新的助理,是經過多次面試後,我親自招回來的一個女孩。名牌大學本科畢業,聰明,性格潑。私下裡我得承認,我招她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除了她在大學裡優秀的表現之外,還因為她寫了一手漂亮的字。女孩能寫一手好字的不多,尤其像她,看起來長髮飄飄,多麼女性化的一個姑娘,一手字卻寫的鏗鏘倜儻,讓我對她不由多了很多好感。


 



手把手的教。從工作流程到待人接物。她也學的快。很多工作一教就上手。一上手就熟練。


跟各位同事也相處的頗融洽。我開始慢慢的給她一些協調的工作,各部門之間以及各分公司之間的業務聯繫和溝通讓她嘗試著去處理。


 


 


  開始經常出錯。她很緊張,來找我談。我告訴她:錯了沒關係,你且放心按照你的想法去做。遇到問題了,來問我,我會告訴你該怎麼辦。仍然錯。又來找我,這次談的比較深入,她的困惑是,為什麼總是讓她做這些瑣碎的事情?我當時問她:什麼
叫做不瑣碎的工作呢?


 


 


 她答不上來,想了半天,跟我說:我總覺得,我的能力不僅僅能做這些,我還能做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那次談話,進行了1小時。我知道,我說的話,她沒聽進去多。後來我說,先把手頭的工作做好,先避免常識性錯誤的發生。然後循序漸進罷。


 


  半年以後,她來找我,第一次提出辭職。我推掉了約會,跟她談辭職的問題。問起辭職的原因,她跟我直言:本科四年,功課優秀,沒想到畢業後找到了工作,卻每 天處理的都是些瑣碎的事情。沒有成就感。我又問她:你覺得,在你現在所有的工作
中,最沒有意義的最浪費你的時間精力的工作,是什麼?她馬上答我:幫您貼發票,然後報銷,
然後到財務去走流程,然後把現金拿回來給您。


 


 


  我笑著問她:你幫我貼發票報銷有半年了吧?通過這件事兒,你總結出了一些什麼資訊?


 


  她呆了半天,答我:貼發票就是貼發票,只要財務上不出錯,不就行了唄,能有什麼資訊?
  


 


我說,我來跟你講講,當年我的做法吧:98年的時候,我從財務被調到了總經理辦公室,擔任總經理助理的工作。其中有一項工作,就是跟你現在做的一樣,幫總經理報銷他所有的票據。本來這個工作就像你你剛才說的,把票據貼好,然後完成財
務上的流程,就可以了。


 


 


  其實票據是一種資料記錄,它記錄了和總經理乃至整個公司營運有關的費用情況。看起來沒有意義的一堆資料,其實它們涉及到了公司各方面的經營和運作。於是我建立了一個表格,將所有總經理在我這裡報銷的資料按照時間,數額,消費場所,


連絡人,電話等等記錄下來。


 


 


  我起初建立這個表格的目的很簡單,我是想在財務上有據可循,同時萬一我的上司有情況來詢問我的時候,我會有準確的資料告訴他。通過這樣的一份資料統計,漸 漸的我發現了一些上級在商務活動中的規律,比如,哪一類的商務活動,經常在什麼
樣的場合,費用預算大概是多少;總經理的公共關係常規和非常規的處理方式。等等等等。


 


 


  當我的上級發現,他佈置工作給我的時候,我會處理的很妥貼。有一些資訊是他 根本沒有告訴我的,我也能及時準確的處理。他問我為什麼,我告訴了他我的工作方法和資訊來源。


 


    


 


漸漸的,他基於這種良性積累,越來越多的交待更加重要的工作。再漸漸的,一種信任和默契就此產生,我升職的時候,他說我是他用過的最好用的助理。


 


 


 說完這些長篇大論,我看著這個姑娘,她愣愣的看著我。我跟她直言:我覺得你最大的問題,是你沒有用心。在看似簡單不動腦子就能完成的工作裡,你沒有把你的 心沉下去,所以,半年了,你覺得自己沒有進步。她不出聲。但是收回了辭職報告。


 



  又堅持了3個月,她還是辭職了。這次我沒有留她。讓她走了。


 


 


 後來她經常在MSN上跟我聊天。告訴我她的新工作的情況。一年內,她換了三份工作。每一次都堅持不了多久。每一次她都說新的工作不是她想要的工作。05年的時候,她又一次辭職了。很苦惱,跑來找我,要跟我吃飯。我請她去寫字樓後面的
商場吃日本料理。吃到中途,忽然跟我說:我有些明白你以前說的話是什麼意思了。


 



 所謂的職業生涯,其實你很難預測到你將來真正要從事什麼工作,將來所要從事的工作,是否跟你在大學裡學的專業有關。大多數人,很有可能將來所作的工作,跟他當初所學的專業一點關係都沒有。22歲大學畢業在26歲之間這四年,重要的不是
你做了什麼,重要的是你在工作中養成了怎麼樣的良好的工作習慣。這個良好的工作 習慣,指的是:認真,踏實的工作作風,以及是否學會了如何用最快的時間接受新的事物,發現新事物的內在規律,比別人更短時間內掌握這些規律並且處理好它們。具備了以上的要素,你就成長為一個被人信任的工作的人。


 


 


 人都有惰性,也都願意用那些用起來順手的人。當你具備了被人信任的基礎,並且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漸表現出你的踏實,聰明,和細緻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工作機會就會提供到你面前。原因很簡單,用一句話就能交代清楚並且能被你順利完成的工作


誰願意說三句話甚至半小時交待一個怎麼都不明白的人呢?溝通也是一種成本,溝通的時間越少,內耗越少,這是作為管理者最清楚的一件事。


 


 


  當你有比別人更多的工作機會去接觸那些你沒有接觸過的工作的時候,你就有了比別人多的學習機會,人人都喜歡聰明勤奮的學生,作為管理者,大概更是如此。


 


 


 一個新手,大多數新手,在這四年裡,是看不出太大的差距的。但是這四年的經 歷,為以後的職業生涯的發展奠定的基礎,是至關重要的。很多人不在乎年輕時走彎路,很多人覺得日常的工作人人都能做好沒什麼了不起。然而就是這些簡單的工作,循序漸進的、隱約的,成為今後發展的分水嶺。


 


 


  漫不經心的對待基層工作的最大的損失,就是將看似簡單的事物性處理方式,分界成為長遠發展的能力問題。


 


 


 聰明的人,總是不認為自己的能力有問題。時間長了,他會抱怨自己運氣不好,抱怨那些看起來資質普通的人,總能比自己更能走狗屎運。抱怨她容貌比自己好,或者他更會討領導歡心。等等等等。慢慢的,影響心態。所謂的懷才不遇,有時 是這種情況。


 


 


 工作需要一個聰明人,工作其實更需要一個踏實的人。在聰明和踏實之間,我更願意選擇後者。


 


 


  而踏實,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和先天條件沒有太大關係。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續集

 


我有點故意,要看看當大家都有事做的時候,


這傢伙的反應會不會有所不同。


稀奇的是,他居然也是低著頭不動也不出聲。


整整十幾分鐘喔~


其間,我們其它人就一直照著自己的進度進行。


終於,做筆記的重新整理,考完的正在檢視自己的錯誤。


找問題的拼命翻講義。我的手邊都沒小孩等著了。


 


 


我說:『請問那位先生,您貴姓?』


 


David 也沒抬頭喔! 其它人都很驚異的倏地抬頭看我。


 


Kenny用手肘碰他,終於抬起頭來。


 


『您是不是走錯地方了?』


 


『沒有。』


 


『我們上課中呢!您是做什麼呢?現在。』


 


『我沒有做什麼。』


 


重點就在這裡,這傢伙最經常的行為就是沒有做什麼。


 


『沒有做什麼,就不該在這裡呀! 我們這裡是上課的地方,您這樣擋到我的風耶!』


 


因為他坐在電風扇前面,是第一個吹到風的。


他只是眼神渙散不曉得怎麼回應我。


 


『您沒有課要上可以出去嗎?』


 


『我要上。』終於如夢初醒,說出第一句有意義的話。


 


『那您要上什麼?』


 


『我沒帶書來,不知道要上什麼?』


 


『這句話不是應該一個小時前就該說了嗎? 您這一個小時都在做什麼?思考嗎?』


 


『沒有~


 


『那打算要做什麼呢?』


 


『我可以和Kenny一起複習考嗎?』


 


『可以。』於是勾了單字讓他去背。


 


 


 


考完單字,最後半小

推:領導之道:為所有人創造正面的改變

領導之道:為所有人創造正面的改變 The Leader’s Way


·         作者:達賴喇嘛、勞倫斯.穆增伯格


·         原文作者:Dalai LamaLaurens van den Muyzenberg


·         譯者:鄭淑芬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100128


 


 


作者序1


維持心靈平靜的能力


  一般而言,佛教僧侶往往離群索居,與世隔絕,為眾生及世界祈福。縱然我也是這樣的僧侶,但我身上還背負著西藏流亡政府的責任,而這也給了我機會,與世界各地的人互動,並因此擁有更宏觀的視野。我在多次旅行期間,認識了各式各樣的人,有貧有富,各自都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這些人放心地對我說起自己的人生、希望以及對未來的擔憂。我也因此更加瞭解,人到底在追求什麼。我發現到頭來,幾乎每個人追求的,都是快樂。


  我為何要在此刻寫這本書?因為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真正關心全球經濟運作的方式,瞭解商業如何讓我們彼此互相連結,同時承擔起個人的責任。時代在改變,我相信宗教領袖也應該參與討論全球的經濟與商業活動,因為他們有能力從更宏觀的角度來思考。我們的世界面臨了十分嚴重的問題,譬如如何解決貧瘠國家的貧窮問題;即使在富裕國家,從一九五年起,人民對於生活的滿足感也早已停滯不前;不斷增加的人口、不斷提升的生活水準,以及人類的輕忽怠慢,都對環境造成負面衝擊;還有,世界上很多地區,一直見不到和平曙光。以上幾點,都是我特別關心的問題。


  由於佛教對於這些問題採取理性態度,因此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有時更容易瞭解佛教的立場。人類的價值遭遇質疑,我們更迫切需要以宏觀的角度,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對佛教而言,能在這方面有所討論,是相當重要的貢獻。如果我們能從非宗教信仰的道德觀以及基本的人類價值的角度來看待佛學,那麼或許佛教也可以對商業世界有所貢獻。佛教對於健康、工作、消費以及快樂的概念,多少與西方宗教不太一樣。快樂並不只是滿足人的物質需求以及其他的渴望,瞭解這種區別,十分重要。快樂的根源,不在於我們渴望什麼,或得到

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善終

 


_ 天下雜誌 (林倖妃



 
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說,





科技發展到今天,醫生最大的問題不是病人如何活下去, 而是如何死掉。



老師都教我們以救人為天職,但沒教我們遇到不能救的病人怎麼辦?


用盡武器救人的醫生,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如何讓病人活下去,而是助人善終。作為醫生,面對生死,心中會有更多掙扎嗎? 




 


晚上八點,台大醫院燈火輝煌。草草吃著麵包當晚餐,

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說,



科技發展到今天,醫生最大的問題不是病人如何活下去,而是如何死掉。

 



因為心臟不好可以裝循環輔助器,肺臟不好可以裝呼吸器,

肝臟不好可以血漿置換,或是輸入冷凍性新鮮血漿,
骨髓不好輸血,免疫不好打抗生素,
即使是垂死的病人也可以撐很久,「死不了」。
問題是,「死亡是什麼?怎樣才算活著」?
連醫生都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一個八十二歲的老公公罹患心臟病,

花一百六十萬元裝置人工心臟,
但因機器太大台,他到哪裡都必須拖著救命的「心臟」,
問醫生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醫生告訴他要再花三百五十萬元換台體積較小的機器。
老先生不願意,最後因為要拖著龐然大物才能行動,
得了重度憂鬱症躺在床上,七個月後中風死了。

這是病人的選擇。 


科技讓人不得好死?
 



在人稱「葉醫師」的葉克膜出現後,讓醫師陷入更沉重的生死抉擇。





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即使沒有心臟,裝上葉克膜也可以暫時維持生命,台大醫院最高存活紀錄是一一七天。
只不過,並不是人人都可以走出醫院,更多的是在「葉醫師」加持下,看著自己的腳從下面一直黑上來,清醒地看著自己慢慢死掉。 


 


一位知名企業家的太太就裝著葉克膜直到全身變黑,

過世前嚴重浮腫變形,「高科技反而讓人不得好死,」柯文哲感嘆說。住在加護病房的病人在過世前平均多三公斤,
因為不斷用各種儀器和藥物,導致身體浮腫,只為維持一口氣在。 


醫生不願面對死亡,無法開口告訴家屬實情,

只能用盡手中所有「武器」。
 
死亡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特別是在加護病房。





「但今天的困境已經不是病人怎麼活下去,
而是怎麼善終,讓病人在往生前少受點折磨,」柯文哲反省。 


 


「我們叫醫生,不會醫死人,老師都教我們以救人為天職,

但沒教我們遇到不能救的病人怎麼辦?



是誰不能接受病人死亡的事實,病人家屬或醫生?
<
font face="新細明體">



結果結論是醫生。」

 





說話直接不拐彎的柯文哲指著電腦螢幕前一張張震撼人心的
投影片說。
這是他最近幾年最常思考的問題:
醫生還是醫死?什麼時候該關掉葉克膜,讓病人走?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主任、同時也是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林志隆感慨地說,他的老師五十多歲時因為心臟癌症開刀後,


同樣身為醫師的老師自知存活機會不大,強烈表達意願,


萬一時,要放棄急救,保持最後的尊嚴離開。
但事情發生時師公(老師的老師)堅持插管,強行救回老師,


「我怎麼可能讓我的學生走?」師公的話語中滿是悲哀,


一輩子當醫生的他,不願面對學生的死亡。
 



滿屋子的醫生在此時都沉默了,
「如果是我,請不要救我,」林志隆事後對學生說。
作為一個醫生,「除非病患表達意願,否則只能做到將心比心,


不要讓家屬有遺憾,可以坦然面對死亡的過程。」在他心中,醫生可以做的,


頂多只是向上帝借時間,無法作出生或死的抉擇。




台灣醫學院目前最需要的,就是這門生死學教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