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9日 星期四

推:29張當票:典當不到的人生啟發





 







 





29張當票:典當不到的人生啟發」





第四張當票:二十年的派克鋼筆





.當入日期:民國七十七年○月





.貸金:新臺幣捌佰元整





.舊:派克鋼筆壹支。





.姓名:楊○○





 





光顧當舖的客人多是為了利益,





但卻有少數的朋友從當舖找回了溫情。





民國七十七年一個再尋常不過的下午,





我一如往常正在舖子裡忙著例行事務,





一位老先生推開大門走了進來,





顫巍巍地從懷裡掏出一支派克鋼筆,





表明要典當。





派克鋼筆是美國所製作鋼筆,在五○、六○年代曾經盛行,





在當時也是一種身分的表徵。





我端詳著眼前這位老先生,他雖然年近古稀,





但是散發一股有別於他人的文人的氣質,





感覺投緣,於是我便先請老先生到辦公室裡坐著歇腿,





沏壺茶請他喝。





才一坐定,老先生便將鋼筆遞給我,





在燈光下筆身透出長期在指間摩娑特有的光亮,





雖然有些碰撞的痕跡,還是看得出使用者的愛惜之心。





再轉到背面,看見筆桿上面刻了「楊老師惠存」的字樣。





一問才知眼前這位老先生就是楊老師,





老先生說他的老家在山東,





大學還沒畢業就隨著國民黨部隊逃到台灣,





雖然沒有畢業證書,但是由於當時台灣社會教育水準還沒提升,





一個大學肄業生已經算得上不可多得的知識分子。





於是他一退伍之後就即轉任代課老師,周遊在各學校之間。





我一聽他是個老師,而且還是同鄉,親切感油然而生,





忍不住多聊了一會兒,便又接著問他:「為什麼要當這支鋼筆?」





楊老先生答說:「我現在年事已高,眼力也不好,沒辦法寫東西了。





與其放在身邊,不如換一點錢,如果落在有緣人手上,





至少可以寫寫字,鋼筆的生命還能繼續延續。」





問明前因後果,我感念楊老先生愛惜文具的讀書人個性,





雖然一隻中古的派克鋼筆值不了多少錢,





而且被人買走的機會也不高,但還是馬上就寫好當票,將典當的八百元交付給他。





由於楊老先生無意贖回,所以三個月後,





這支鋼筆自然流當了。





因此我便把鋼筆從庫房裡拿出來,





擦拭乾淨後,放進門市部的玻璃展示櫃中,





那是舖子的流當品陳列區,





專門擺放沒人贖回的商品,


tyle="margin:0cm 0cm 0pt;" class="MsoNormal">


等待著哪天顧客的青睞。





一般來說,流當品可簡單分為兩種,





一種是市場接受度高的物品,





例如相機、手錶、電器等等,





這類商品通常都會有專收二手商品的販子來買走;





而另一種就是類似這種





各路販子都興趣缺缺的商品,





然派克鋼筆算是名牌產品,





但是沒什麼與眾不同的設計,





甚至還有人說收鋼筆不如收個打火機實用。





那方小櫃,雖然名為展示櫃,





但實則十分簡陋,外面還罩著鐵欄杆,





一方面是因為流當品櫃不夠顯眼,





一方面也是因為裡頭其實沒什麼太過值錢的東西,





自然比不上百貨公司的櫥窗引人注目、光鮮亮麗。





一年多下來,別說賣掉,





連一個詢問的客人都沒有,漸漸我也忘了這隻鋼筆的事。





某日下午五點多,有個先生恰巧在當舖門口的公車站牌等公車,





閒著沒事四處張望,無巧不巧就瞄到流當品的玻璃櫃。





 





 





 





 





他定睛看了一會兒,馬上走進店裡問:「老闆,櫃子裡那隻鋼筆可不可以看一下?」





我說:「當然可以!」





從外表和談吐推算,他應該是個讀書人,我也招呼他到裡頭坐會兒。





他拿起鋼筆反覆細看,愈是端詳,表情愈是複雜。





看到筆桿上的題字時,他突然神色大變,





無預警地流下淚來,哽咽地問:「請問當這支筆的人,是不是一位楊某某老師?」





一個大男人在我面前流淚,





嚇得我趕緊翻閱典當記錄,果真來典當的人名字就如他所說。





讀書人一聽情緒更激動,





鼻涕眼淚彷彿從臉上所有毛細孔湧出一般。





我一面勸他喝點茶穩定穩定情緒,





一面問他想起什麼傷心事,他抹了抹涕泗縱橫的臉,娓娓道來。





「我的爸爸是伐木工人,每天用勞力換取家裡的開銷。





但在我就讀羅東高中高三時,爸爸卻因為意外不幸過世,





只剩媽媽能夠賺錢,家裡頓失經濟支柱。





眼看聯考即將來臨,但是媽媽的收入有限,實在無法養家。





為了幫忙家計,我只有放棄學業一途。」





「當年楊老師代了我們一年的國文課,





他知道我的處境後,不願看我就此失學,





竟然執意幫我出學費,堅持要我把高中讀完。





我拚命念書,最後終於考上台北工專(即現在的台北科技大學),





後來也跟著當了老師,現在也回到台北工專任教,總算沒辜負楊老師的期望。」





「雖然楊老師只教了我們一年,但是同學對他的印象很深,




p>

他的山東口音特別重,第一次上課時,





全班沒人聽得懂他在教什麼。





一段時間之後,同學習慣了他的口音,





才發現老師的國學底子十分深厚,能把枯燥的古文講得生動有趣。」





「高中畢業時,全班湊錢送了老師一支鋼筆,就是我手上這一支。」





我聽完他的故事不禁動容,沒想到一支





看來毫不起眼的派克鋼筆竟然包含了一段跨越二十年的師生情誼。





讀書人問我鋼筆要賣多少?





他想將它贖回。





我聽了連忙搖手說:「這支鋼筆對你意義重大,





你要給我錢,我也不知道怎麼收啊?





而且也收不起,就當我送給你得了。」





接著,我也趕緊另外找出一年多前楊老師登記的地址,





囑咐他有空趕緊去探望老師,好好敘敘舊。





 





最後,這位先生還真的找到楊老師,





甚至在幾年後更召集了三十幾位





曾經受過楊老師教誨的學生





舉辦了同學會兼謝師宴,





還特地邀請我去參加。





 





 





當天的場景溫馨感人,我至今難忘。





 





ass="MsoNormal">現在回想起來,這一切巧合得不可思議;





我的流當品櫃非常不顯眼,不但既小且舊,





也不常擦拭,而且裡面擺的東西種類繁雜,





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個名堂。





但這位讀書人路過店門口,





隨意瞧上兩眼,居然一眼就認出那支在二十年前





就送出的毫不起眼的派克鋼筆,





要知道,上頭的題字還是在背面吶!





 





楊老師當年的春風化雨,讓這位讀書人有機會繼續深造,





也影響與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了。





而讀書人也是性情中人,





要不是他始終感念老師的協助,





恐怕也沒有機會重新連結二十年前的師生情誼。





人生的際遇充滿數不清的偶然,





這些偶然也往往都是有其美好的一面,





但卻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感受到。





唯有心正向、懂得感恩,





才能夠讓這樣的偶然圓滿,





就像是楊老師與學生的二十年後還能重逢的情緣一樣。





 





一張當票的啟發





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往往是滋養其他人一生的養分。





珍惜每一次生命的交會、珍惜與每個人的緣分,



>


因為你永遠沒辦法估計自己給他人的人生帶來什麼影響。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