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筆記


攝影:Larry Lai



 


※ 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


 


※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事第一法。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新第一法。


 


※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


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 市私恩,不如扶公議;結新知,不如敦舊好;


   立榮名,不如種陰德;尚奇節,不如僅庸行。


 


※ 清能有容,仁能善斷;明不傷察,直不過矯。


 


※ 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其無背後之毀;


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其無久處之厭。


 


※ 大惡多從柔處伏,哲士需防綿裡針;


   深仇常自愛中來,達人宜遠刀頭蜜。


 


※ 遇沈沈不語之士,且莫輕心;


   見悻悻之好之人,應須防口。


 


※ 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瞋;


   不可乘恢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


 


※ 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腳跟,做人。


 


※ 君子涉世,於人不可輕為喜怒。喜怒輕,則心腹肝膽,皆為人所窺。於物不可重為愛憎。愛憎重,則意氣精神,悉為物所制。


 


※ 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 惡,莫大於縱己之欲。


   禍,莫大於言人之非。


 


※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 安,莫安於知足。危,莫危於多言。


 


※ 自處超然,處人靄然。


   無事澄然,有事斬然。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 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


 


※ 自家有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涵育以養深。


   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大。


 


"MARGIN:0cm 0cm 0pt;" class="MsoNormal">※ 莫大之禍,皆起於須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謹。


 


※ 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


 


※ 應事接物常覺得心中有從容閒暇時,才見涵養。


 


※ 以虛養心。以德養身。以仁養天下萬物。以道養天下萬世。


 


※ 存心養性,需要耐煩、耐苦、耐驚、耐怕,方得純熟。


 


※ 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 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


 


※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


 


※ 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 心不妄念,身不妄動,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誠。


   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


 


※ 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書。


 


※ 討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虧;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份的損。


 


※ 毋憂拂意,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毋憚初難。


 


※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過而潭不留影。


   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 圖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業;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將來之非。


 


※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慢隨天外雲捲雲舒。


 


※ 『惡忌陰;善忌陽。』故惡之顯者禍淺,而隱者禍深;善之顯者功小,而隱者功大。


 


※ 能休塵境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


 


※ 看人只看後半截。


 


※ 勢不可去盡,話不可說盡,福不可享盡,規矩不可行進,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