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自由發展前 先給孩子大嚴格

文轉貼自遠見雜誌255


 


楊定一、王瑞華談子女教育 自由發展前,先給孩子大嚴格


 


作者∣王一芝 攝影∣陳之俊 


  


楊家三姐弟,在楊定一和王瑞華身教下耳濡目染,養成行善助人的習慣,不但沒有豪門小孩的驕氣與奢侈,非常節儉的他們,連用零用錢買個禮物送人,也要向爸媽報備。養成小孩正常規律的生活,正是楊定一認為的大嚴格規範教育。


 


 「從小看到爸爸、媽媽和外公幫助很多人,覺得活在世界上,本來就應該幫助人,因為幫助別人,自己也會快樂,」19歲的大姐楊元寧說。


 


楊元寧口中喜歡幫助人的父母親,就是21歲即拿下 雙 博士的長庚生技董事長楊定一,以及去年才接下台塑集團副總裁的王瑞華。不用說,她外公就是全台灣無人不曉的經營之神王永慶。


 


這樣顯赫的家世,讓楊元寧和兩個弟弟一出生就坐擁百億身價,但在他們身上卻看不出一絲豪門第三代的驕氣,舉手投足之間謙遜又沉穩。


 


集父母身形高眺、五官細緻優點於一身的楊元寧,去年考上比哈佛研究所還難進的哈佛大學,主修生物及東方哲學,是學校的風雲人物,出版了好幾本童書。


 


目前分別在美國就讀高中和初中的元平和元培,也和姐姐一樣,擁有自己的創作,最重要的是,行善助人的念頭始終深植於他們姐弟心中。


 


大嚴格∕規律生活自由發展


 


很多人都想知道,楊定一和王瑞華夫婦如何培養出這麼優秀、而且有教養的孩子?


 


身形高大、語調卻意外輕柔的楊定一笑著說,「沒有刻意培養,就是任由他們自由發展。」


 


楊定一觀察,一般父母很容易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全寄託在孩子身上,但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不同專長,只要稍微指引他們方向即可。


 


就像是從小對藝術、寫作感興趣的楊元寧,高中時,身邊好友覺得有著東方臉孔、西方身材的她,很適合走上伸展台,經過幾百人的選角,楊元寧脫穎而出,擔任《VOGUE》等雜誌的業餘模特兒。


 


「坦白說,我們沒有鼓勵,而是不在意,給孩子多元發展以及嘗試不同經驗的機會,」楊定一眼神溫柔地看著女兒。


 


但是,讓孩子自由發展之前,楊定一認為必須先用「大嚴格」來規範孩子。


 


曾在巴西利亞大學教授生物電子學的父親楊正民,對孩子的嚴格眾所皆知,這也使得包括楊定一在內的四個子女,年紀輕輕就獲得美國一流大學的 雙 博士學位。


 


楊定一覺得,真正的嚴格不是言語及動作表達的小嚴格,而是養成孩子正常規律生活的大嚴格,「像元寧現在出去,我和瑞華希望她做什麼,她都很清楚。」


 


如同五年前楊定一結合最古老的醫學,以及最先進的科技,發展出身心靈調合的預防醫學,他對子女的教育,也在東方的嚴格與西方的任其發展中找到平衡。


 


打禪坐∕從小昇華心境深度


 


楊元寧和兩個弟弟性格和學養的底蘊,正來自父母親嚴格中又不失自由的鍛造。


 


楊元寧和兩個弟弟都有著超乎年齡的成熟與穩定,只要和他們談過話,很難不懷疑他們不到20歲的年輕身軀裡,其實是住著一個50歲的老靈魂。


 


原來楊元寧九歲那一年,楊定一邀請了幾位好友到家中打禪,三個孩子也順勢跟著大人參加禪坐。


 


楊定一記得,大概到了第四天,楊元寧突然放聲大哭,原本他以為女兒身體不適,沒想到她卻語出驚人告訴父親禪坐後的感想,「人就是空。」


 


那一刻起,楊元寧對人生的思考開始有了深度,她前後判若兩人的狀態,甚至讓她的三位老師誤以為,她家中發生了什麼重大變故。


 


就像開了竅一般,熱愛寫作的楊元寧,藉著巴西小男孩和爺爺的對話,寫出《不再恐懼》《大笑老人》《業力》等六本書,抒發她對於世界及人性的觀察與思考。


 


其中她最愛的一本《活在沉靜中:讚頌大地》,講述的是人們應該隨時停下腳步,沉靜地傾聽大自然,「我寫的是給大人讀的童書,讓大人讀完再講給小孩子聽,」楊元寧眼睛裡閃著光芒。


 


除了寫作,楊元寧心境的昇華也表現在藝術上。特別是12歲時,楊元寧手繪的一幅佛陀畫像,獲得「紐澤西州長獎」,還到處巡迴展覽了半年,直到現在,楊定一仍被畫裡佛陀的安祥沉靜所震懾。


 


老二元平也是如此。楊定一回想,禪坐五年之後,楊元平就不停地問大人,「什麼叫做空?什麼叫做開悟?」當年才12歲的楊元平甚至告訴父親,他想要編一本書收集全世界跟「開悟」相關的詩。


 


搜尋了三年,靦腆不多話、帶有羞澀氣質的楊元平終於體悟,「不可能有一首詩代表一個人開悟,」可是他卻發現許多觸及心靈、道德和智慧的詩篇,於是編成一本書,取名為《Poetry for the Heart》(心靈之詩)。


 


讀古經∕ 讓先聖引導孩子為善


 


事實上,在禪坐之前,楊元寧和兩個弟弟早已讀了四年的古經典籍。


 


1999年,當時還在美國台塑工作的楊定一和王瑞華,推動兒童全人教育,藉著朗讀古經典,不必非明白文言之意不可,單純就讓古聖先賢直接與孩子對話,引導他們為善。


 


楊定一的三個孩子裡,就屬楊元寧對東方古經典最感興趣。回到台灣念美國學校時,楊元寧曾選修幾堂與中國歷史、哲學相關的課程,甚至連考進哈佛,也選擇東方哲學當作雙主修之一。


 


最近,當楊元寧寫作一本談自己在哈佛的大學生活及心靈觸動的書,開頭竟不自覺把四、五歲朗讀的《法句經》寫進去,後來唯恐過於宗教化,才又刪去。


 


除了早年讀經,楊家姐弟的濃厚書卷氣質,也來自父母愛書的影響。


 


楊元寧形容,美國的家就像一座圖書館,滿滿的全是書,雖然有電視,但似乎派不太上用場。


 


「家裡的書多的是,老大看完換老二,老二看完換老么,」楊定一說,看書的興趣讓孩子自己培養,不是由別人逼迫他們。


 


三個孩子小時候,人在美國的楊定一和王瑞華,晚上都會輪番讀故事書給他們聽。


 


老么元培兩、三歲時,特別喜歡一位黑人作家所寫《奉獻的樹》,書中內容描述男孩和一棵樹的故事,樹把蘋果、枝椏、樹葉和主幹都給了他,甚至連樹根都被他拿來當椅子坐,卻仍愛著男孩。


 


前幾年,那位黑人作家過世,剛好王瑞華忙於台灣事業,無法回美國,1112歲的他就把對媽媽的思念,寫成一本書,名為《奉獻的媽媽》。


 


「當媽媽離開我時,我才知道,她是怎麼對我好的,」個性像陽光般燦爛的楊元培,最近又完成點、線和面的故事,書名未取,主題是希望大家把頭腦打開,才能接受新事物。


 


講身教∕影響孩子參與公益


 


楊定一教養孩子的方式,深受父親楊正民影響。身為名師的楊正民從不說教,而是直接做給子女看,「孩子很聰明,如果父母說的跟做的不一致,他們一定會知道,」楊定一說。


 


楊定一夫婦年輕時就經常掏腰包默默行善,又時常在同一時間,熱心參與各種公益活動,耳濡目染之下,三個子女自然也萌發善念。


 


今年6月,楊定一更帶著老大元寧和老二元平,風塵僕僕地飛往南美,向瓜地馬拉總統報告幫助當地貧民的造鎮進度。


 


因為看到很多瓜地馬拉的窮人沒房子住,七年前,楊定一便和幾個朋友合作,以相當便宜的價格與堅固的建材,幫助貧民蓋房子造鎮,一戶22坪 的平房,才要價35萬台幣。


 


17歲,就已出版過科學書《自然界的螺旋,在有限的空間進入無限》的楊元平,全心投入協助父親研發一種製造過程不會產生二氧化碳的水泥,做為替窮人蓋房子的建材。


 


「我對科學感興趣,也想要幫助人,以前就在想,如何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徵選上由紐澤西州政府主辦的環保營,而比姐姐、弟弟晚一個月回台的楊元平,始終關心著環境議題。


 


至於當天向瓜地馬拉總統報告的簡報和資料,則全出自楊元寧之手。


 


儘管哈佛課業壓力不輕,時常讓楊元寧忙到半夜不能睡,但要求完美的她,只花了三天,也用不著父親提醒,主動以圖表完整呈現,還花心思比較父親專案與和美國前總統卡特公益活動的不同處。


 


外表清麗的她,不緩不疾地說,自己不喜歡把事情拖著,就連原本出版社讓她寫四年哈佛生活的書,她也拚命在一年內寫完,「這是我自己給的壓力,剛進哈佛覺得很新鮮,過了一年後,還是想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


 


愛踢足球,把巴西國手「新球王貝利」羅比尼奧(Robinho)當成偶像的老么元培

2 則留言:

  1. Come posso installare WordPress senza perdere tutte le pagine html indicizzate?
    moncler sale cheap
    [url=http://kellylovesluna.com/#monclersalecheap]moncler sale cheap[/url]

    回覆刪除
  2. supra mariner

    Qualsiasi aiuto sarebbe apprezzato.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