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Teresa送愛文來,笑笑聊聊講到踢家教的孩子出國去歷練。
Teresa感慨的說:『我們以前也沒有出國,現在還不是做的不賴。』
我突發奇想:『誰說我們沒有出國?』
『不是嗎? 我們都是出社會後自己賺錢,攢夠了才出門的。』她一副要提醒快痴呆的我胡亂湊數的記憶一般,趕忙跟我解釋。
『那是真正坐飛機的出國。 我說的是:我們每逢寒暑假,都去同學家過,其實,這和出國沒兩樣。』
每個家庭就是一個迥異的國度,尤其是深入一個家庭的生活作息、飲食、乃至風土民情,這不就是出國嗎?
出國要歷練的不就是這樣的隨遇而安與人相處的能力嗎?
她聽到我提第一天到她家的情景,也不禁會心一笑。 隔天一早,我們一起上山採芒果,那個同學,居然挑緩的坡摘,把陡坡留給我,等我們一整天滿載而歸,簍子裡重的很。回到家,劉媽媽笑到很誇張說:『妳真是個老實頭,妳同學把累的留給妳,妳還做的那麼開心。』
我才驚覺,那傢伙跟我說什麼,爬上樹去摘就由她來,我在下面接就好。 我還以為那是體恤我沒爬過樹會怕高。 原來是在下面的人除了接,還要搬重物。在樹上的比較輕鬆。 被騙了。
然後,我打小一直以為農人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騙人!
芒果摘回來後,還要分大小。 更要裝箱,光釘箱,我就不曉得浪費他們多少釘子,因為我看她,咻咻兩下就成一個箱底。就搶著做,結果…那個氣槍總是釘不進去…唉! 全部做完是半夜12點多,睡覺是一點,而五點就要起床了。不是一天,是幾個月過這樣的生活。
自此以後,不管吃什麼東西,我絕對不會讓碗盤上殘留有食物。
還有,我非常尊重勞力工作者。 那種打心裡的佩服與尊敬非筆墨可以形容。 在後來的人生中,因為有這樣的經歷,也幫助我在溝通上更能了解對方說的是什麼語言,那不是有形的語言分類,而是揮汗水的人,會有的隱形的模式! 卻也是一種語言障礙,某些人每個字都聽懂了,卻還搞不懂人家真正的意思為何,
大概就是缺乏這樣的體驗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