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老,都需抱抱
文:楊孟瑜
「擁抱的力量,不只發生在孩子身上,也會發生在大人身上。」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榮新診所副院長丁綺文開宗明義地說。
「嬰兒腸絞痛」,半歲之內經常發生,就是一般所說的「腸脹氣」,或老一輩用臺語說的「膨風」。丁綺文指出,這是屬於腸道神經的發展過程,前一個蠕動波未完,下一個蠕動波又來,腸道因此糾結疼痛。這時,為孩子輕輕按摩肚子,他會比較舒服;或者把孩子抱起來,貼近大人的身體,同樣可以減輕不適。
這樣的擁抱,一是有大人的體溫熨貼著孩子,如同熱敷的效果,二是可以讓整個腸道放鬆,三是擁抱讓孩子產生安全感,可幫助克制內在的痛苦。等於從身體,到心靈,到內在的腸道,都經由「擁抱」被溫暖的熨服了。
醫學上已發現,當我們擁抱時,身體裡所產生的「化學變化」,確實對人是一件好事。
丁綺文指出,擁抱會增加腦內兩種神經傳導物質的增加,一是血清素,這是給予人愉悅、安定感受的化學物質;一是腦內啡,這是給予人欣快感、成就感,增強自我肯定的腦內賀爾蒙。
白血球的連結中,也會靠這兩種神經傳導物質。換句話說,愉悅、自信、免疫力增加,這些身心的健康,隱含在擁抱的奧妙中。
不只孩子需要擁抱,大人,乃至老人家,都需要擁抱。尤其跟孩子自然的摟摟抱抱相比,成年人往往很「ㄍㄧㄥ」,甚至經年累月的社會化結果,已經失去了擁抱的能力,老人家更不用說了,其實「都有此需求,卻沒有被滿足。」丁綺文說。
臺灣已逐步邁入老年人口增加的社會,在老年照護這一部分,「我相信擁抱的積極作用,應該也可以予以觀照。」從小到老,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身與心的成長和健康,親人、家人、朋友適時的溫暖擁抱,是會有大作用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