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推:領導之道:為所有人創造正面的改變

領導之道:為所有人創造正面的改變 The Leader’s Way


·         作者:達賴喇嘛、勞倫斯.穆增伯格


·         原文作者:Dalai LamaLaurens van den Muyzenberg


·         譯者:鄭淑芬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100128


 


 


作者序1


維持心靈平靜的能力


  一般而言,佛教僧侶往往離群索居,與世隔絕,為眾生及世界祈福。縱然我也是這樣的僧侶,但我身上還背負著西藏流亡政府的責任,而這也給了我機會,與世界各地的人互動,並因此擁有更宏觀的視野。我在多次旅行期間,認識了各式各樣的人,有貧有富,各自都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這些人放心地對我說起自己的人生、希望以及對未來的擔憂。我也因此更加瞭解,人到底在追求什麼。我發現到頭來,幾乎每個人追求的,都是快樂。


  我為何要在此刻寫這本書?因為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真正關心全球經濟運作的方式,瞭解商業如何讓我們彼此互相連結,同時承擔起個人的責任。時代在改變,我相信宗教領袖也應該參與討論全球的經濟與商業活動,因為他們有能力從更宏觀的角度來思考。我們的世界面臨了十分嚴重的問題,譬如如何解決貧瘠國家的貧窮問題;即使在富裕國家,從一九五年起,人民對於生活的滿足感也早已停滯不前;不斷增加的人口、不斷提升的生活水準,以及人類的輕忽怠慢,都對環境造成負面衝擊;還有,世界上很多地區,一直見不到和平曙光。以上幾點,都是我特別關心的問題。


  由於佛教對於這些問題採取理性態度,因此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有時更容易瞭解佛教的立場。人類的價值遭遇質疑,我們更迫切需要以宏觀的角度,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對佛教而言,能在這方面有所討論,是相當重要的貢獻。如果我們能從非宗教信仰的道德觀以及基本的人類價值的角度來看待佛學,那麼或許佛教也可以對商業世界有所貢獻。佛教對於健康、工作、消費以及快樂的概念,多少與西方宗教不太一樣。快樂並不只是滿足人的物質需求以及其他的渴望,瞭解這種區別,十分重要。快樂的根源,不在於我們渴望什麼,或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