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版的一個人的老後,我特別欣賞的是後半段的闡述。關於『獨自死亡』和臨終照護的部分。 這一區塊將是台灣未來的主流。從事這方面的工作者也會漸漸的增加。居家醫療、照護與陪伴等等的工作機會會快速的增加。
記得前幾個月,某人跟我講:現在幼稚園招生很難呀!
那是當然的,少子化是大家都要適應的問題。 如果不懂順應趨勢就會遭到淘汰。
那傢伙還在花錢整修,打算改成才藝班。 唉! 也不多問一句,花一樣的錢,妳要改的不是兒童才藝班,而是老人或者說退休人士的才藝班啦! 也就是年長者花時間的地方。 那個才會長久。 市場區隔不對,後果可是很嚴重的。因為整個硬體設施的投資是無法更改的一次性投入。
回頭來說書中其中有一段『死亡並不需要醫生』…『治療是醫生的工作,但死亡則是當事人自己才能完成、沒有人可以代替的重要工作。』
這個作者實在是個講話很直接的歐巴桑:
p.265
代替陷入昏迷狀態的患者做出住院決定的都是家人,如果患者本身尚有意識,這個時候,應該幾乎沒有人會希望住院吧。『好不容易在家裡撐到現在,就讓我死在家裡吧。』這或許才是病人真正的心聲。面對臨終的患者,真正感到恐慌的,其實是家人,因為自己無法面對這種狀況,才會把患者送到醫院去。
是不是講得太坦白了呢? 看到這裡,我自己大笑出來。 果然,這傢伙講話太嗆了。
其中有一段是『鼓勵和解』。
『花時間慢慢死』的好處,就是當事人和旁人都可以做好『離開的準備』
那就是:死前的『和解』
是不是很溫柔 卻很深入的見解呢? 所以強力推薦大家! 這是需要時間慢慢去體會的道路,所以,越早開始越好。自助助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