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5日 星期日

對事以真


我們通常都是六點多用早齋,有天清晨,我正在欣賞一顆高大的五葉松。


 


傳漾走了過來,也抬頭跟著看了一眼,然後說:『師兄,妳在看什麼?』


 


『它的姿態,妳不覺得很美嗎?』我回答她,並且並肩走著。


 


『我看起來都一樣咧!有什麼不一樣嗎?』她很誠實。


 


『不,每一棵樹都不一樣,每一片葉子也都不一樣。』所以我才會看得入神。


 


『是喔!那我改天要好好觀察一下。』


 


 


經過了一天,後來我們和精舍的師兄相遇,正在聊天。傳漾說了:『我懂了,以前我也不會注意盤子,自從出這坡務後,我的眼睛都會盯著盤子看。』


 


 


是滴! 就是這樣,尋常的事物,就是視而不見的過去了。一定要等到妳親身體驗過,做過,才會知道該注意哪裡!




這就是我一直強調要送孩子來出坡的道理。連我們大人都常常在工作中受到啟發與影響,還沒有定型的孩子,應該受用會更大。


 


有個高中生來書記出坡,牌位的工作是要熬夜的。因為師父總是希望盡快能上牌位,早點讓眾生能聽經聞法得清涼。因此,有時多的時候,要熬到半夜兩、三點都是常事。那個高中生有天請假,因為父母來會客,所以被帶出門去吃大餐。 過了兩個小時,高中生跟父母說:『好了,都吃飽了。送我回去吧!』


 


父母說:『妳有請假,不用趕著回去啦!』


 


沒想到,小孩居然說:『是沒錯! 但是,我們的工作很多,多一雙手,就早一點大家都可以休息。還是請你們載我回去幫忙。』


 


 


父母驚訝到無以復加,所以才會跟師父講。


 


 


這就是向心力,對團體的向心力,懂得體貼別人的心,平常是很難培養出來的。對父母而言,可能覺得小孩來幫忙師父,沒想到,獲益最大的是小孩自己。除了外在做事的細心、注意細節外,已經慢慢內化到關心周圍一起共事的人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