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

放手的勇氣與挑戰







講師:潘信宇  老師   第六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金籤獎





 





講題:放手的勇氣與挑戰





今天的講師是以讀書會的成員都是高中生家長為主,將他自己現身說法,而且所舉的例子不是空洞、高調,因為大部分就發生在他的生活周遭,讓我們好像看到幾十年前那個優秀但比較少讀書卻愛看電影的建中生,沒選擇醫科因為怕血,讀了台大電機,又轉到哲學,最後是從事翻譯的文字工作者,可想而知那幾年他的父母心情起伏之大,豈是三溫暖可道盡的,但這點
老師卻沒太多著墨,或許是呼應今天的主題:放手的勇氣與挑戰,不過老師的投影片只有大綱,這對有初老症的我是很大的考驗,以下也只能做簡略的分享了。





※父母的心聲:「懂事一點,可以嗎?」





※成熟:來自選擇,還是選擇的過程。





※成熟:築夢踏實





※興趣:過程取向




 
  工作:成果取向





※好工作:我喜歡的工作




                    
我適合的工作





※築夢踏實:橫的兼得:





                                           (一)同時保有興趣、工作





                                                 (二)帶得走的能力與帶不走的能力





                                                   (三)理想之所以是理想不是太過理想,


                                                    而是因為不夠具體。  


                                                             
可以執行的理想=計畫                      





 


直的兼得:                         (一)時間一拉長,差別就小了。





時間一拉長,重點就小了。




(例:選什麼系,十年後差別、重點就變小了,)




 





※講師的妹妹舉的案例:有兩位女研究員,一位設定進哈佛進修完後再成家,另一位則選擇適合成家的工作環境,安排好孩子的成長與就學,一切就緒後,再作好自己的研究工作。十年後這二位都是名校的教授。





※結論是:時間一拉長,結果都一樣。








※當爸媽是不需要學習的




  但當好的爸媽是需要學習的





How  to  be 
a  (good)  parent  
就是因為困難,所以值得嘗試!)








  原則(一):爸媽不是神  (神 = 全知、全能、全善)





「大人一輩子作這麼多錯誤的選擇,真的沒有更高明,不會知道哪一個選擇是真正『正確』的選擇」~~小野





   原則(二):言教不如身教





  原則(三):Be 
a  guider
not 
a leader





           領隊是做決定,響導是做輔助與支持





  原則(四):和孩子一起學習   




             學什麼?作功課、作分析、作選擇




                          因為動口不如動手





 


  原則(五):學會聆聽




                          在讓人聽話之前,先學會聽人說話。





 


  原則(六):相信孩子    這是最難,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





                         不是相信孩子做的選擇都是最好的,





                   不是相信孩子不會犯錯,不會看不清狀況。





                         而是相信孩子不會故意做壞的選擇。








孩子要的其實和爸媽要的差不多。





因為我們都是「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