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淨下界法師開示
主題:云何降伏其心
古人說:「你上路了沒有?」你找到高速公路了沒有?你還在市區打轉,你一輩子就在市區打轉。我上路了以後,雖然我這個人修行懈怠,但好歹我是正確的走在這個高速公路,到達我的目標是遲早的問題啊!所以一個人「安住」的時候,他的心是外面的風怎麼吹,該做什麼,你還做什麼,因為你心中不再被這個外相所轉,這第一個。我們學習這個「七處破妄,十番顯見」,那麼從這當中了解到「達妄本空、知真本有」,就是讓你安住,你是不是真實的安住了?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初學者當然我們一見面說,哦!你今天拜幾拜佛?念幾聲佛號?其實這個都是枝末。你看古代的禪師:「云何應住?」你心住在哪裡?這才是根本問題。
那麼當我們的心從一個「攀緣的心」,慢慢的回歸到「不生不滅的心」,接下來做什麼事呢?「云何降伏其心?」你就開始有資格談修行了。
「降伏其心」有二個方法──
第一個、假設你是智慧比較高的人,從「理觀」─「不迷」下手。
這個地方「不迷」的觀照力,本經講到「空假中三觀」─
(一) 以「空觀」來破除你心中的妄想。
(二) 以「假觀」來建立你未來的理想目標。
「大乘佛法」,它是「即空、即假、即中」。「空觀」是空掉你的心中的想像、情緒,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第一個產生感受,第二個產生很多很多個人的想像,這個都要空掉。但是「名利不可爭,義務不可辭」,你要有你的目標啊!人要去創造未來。那麼靠誰創造呢?靠「假觀」啊!你要去憶念佛陀的功德,產生強烈的皈依,這個都是靠「假觀」啊。所以「空觀」把心中的這種亂七八糟的相消滅以後,「假觀」你又重新建立一個清淨的相,「借假修真」嘛!然後從這個相當中,去開創你的未來安樂的果報,以「空假中」三觀來不斷的調整你自己。所以「大乘佛法」是有所放下,有所提起;「空觀」是放下你的妄想,「假觀」是你該做什麼,你還做什麼,做你該做的事。那麼從「空假中」三觀,你就開始知道你自己什麼該放下?什麼該追求?就以這樣的智慧來引導你整個身口意的修學,那當然是利根人啦!
第二個、你說:我的「觀照力」提不起來怎麼辦呢?從「不動」下手,先讓自己不動。
「不動」─在本經講到二個方法:第一個你「持戒」,嚴持四根本重戒─不殺、不盜、不婬、不妄,不要亂動。第二個就是「持咒」,你看我心有千千結,我沒辦法對治!可以,轉念念佛,或者轉念持咒,安住咒語、安住佛號,也可以遠離妄想;「誦咒、持戒」,從這個事修下手也是可以。
所以整個「云何降伏其心?」就是「不迷、不取、不動」,包括「理觀」,包括「事修」,二個雙管齊下,來對治我們無始的習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