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練完瑜珈回笑媽家,看到隔壁工廠的阿姨在花園,我就問她:『阿姨,妳上次阡插的玫瑰都活了嗎?(客戶給我的品種,很香又很柔那一棵)』
她帶我去看,插了四支,兩支活了,我就問她:『那我再剪兩支讓妳補好了。(因為她可能將來活了要一半種工廠這邊,一半種農舍那邊。)』
待我去剪來後,阿姨很認真的跟我說:『嫆惠,很不好意思喔!』
我以為她是說阡插沒有活,我就說:『什麼不好意思?那個又不是每次阡插都會活。』
『不是啦!我是要跟你說對妳很不好意思,你有時候去農舍那邊,招待不週…』
咦? 怎麼會? 難道是在說上次我帶大家騎腳踏車去嗎?
『不會啊! 妳兒子有出來跟我們解說很久耶,很好玩。而且,是我們沒有通知就去,是我比較失禮。』
『不是妳啦!是我媳婦啦,妳去,她居然沒有出來招待,她的個性比較靜,也比較不冷不熱,我覺得很對不起你,都沒有好好招待你。』
不會吧。 原來經過這段時間,阿姨這麼自責啊!他們又沒有義務招待我,所以我完全沒想到這一點。我就嘻嘻哈哈跟阿姨說話,她終於知道我一點也不在意,是個少很多條神經的人。
後來,等我忙完一段落。我仔細想想這段對話後,突然發現
一個重大的事實
就是代溝。
嚴重存在每一輩之間。
對於長輩而言,他們的禮數不是存在送禮等等粗淺的表象。
他們所謂的禮數是存在於對待人,不是有利益才迎合,而是對待所有和妳相遇的人,一種應有的尊重與禮數的拿捏。他們是這樣活著的。而下一輩完全沒看到這個點。也無法被要求。
對我來說,媳婦是別的家庭造就的,而且媳婦很難被要求。對她來說,媳婦的不周到也是他當婆婆要概括承受的,所以他道歉。就像自己的孩子沒有教好。我跟她說不會啦,妳兒子做到就好。我們懂得中間的難處。家教這種東西雖是無形,但是,別人一眼就能辨識出好壞。
因為看到長輩這樣的行為。我更加惶恐,我們就是那媳婦,那不知不覺的媳婦。完全沒有感到自己有哪些細行沒有做好,理直氣壯的生活,也不曉得別人背後幫我們承擔多少,更不會修改自己的言行舉止。我們就是屬於這樣的一代。所謂的一代不如一代的那個不如的一代。
因為意識到這一點。
所以才要分享,因為覺得不足的我們,要一起努力精進,已經落後很多,就要把看到的,觀察到的分享出來,知道哪裡要改,就要馬上改。
謝謝你的分享
回覆刪除發現自己要改的地方還真多
以前總覺得是自己的羞澀
殊不知這是無禮的行為
對待人應有的尊重與禮數的拿捏
真是一門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