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決定一生的關鍵 20歲 寶瓶文化出版
有人說一年一定至少要讀一本傳記,第一次實行這件事是很多年前,讀了『 居禮 夫人傳』,以後每年都會至少找一下傳記類。
這本是聯合報的報導文學,其中含括當代許多大師及人物及各行的代表人物,簡短的報導卻可以影見大師的風範,推薦給大家。
推:決定一生的關鍵 20歲 寶瓶文化出版
有人說一年一定至少要讀一本傳記,第一次實行這件事是很多年前,讀了『 居禮 夫人傳』,以後每年都會至少找一下傳記類。
這本是聯合報的報導文學,其中含括當代許多大師及人物及各行的代表人物,簡短的報導卻可以影見大師的風範,推薦給大家。
這盆『桃接李』實在開的太美了
老闆搬著走,我也一路跟拍
搞的Zoy只好喊住我:那盆人家賣掉了,妳幹嘛一直跟啦!
就是因為賣掉了,所以才要拍嘛!
因為下次就拍不到啦!
所以我跟到買主的摩托車前
直到整盆放上腳踏墊才罷手!
推: 西貢小子
天下雜誌出版 張友漁文
我爸爸是台灣人
我媽媽是越南人
我和少南是中越混血的雙胞胎
有人叫我們新台灣之子
有有人說我們是血緣不純正的台灣人
更有人說我們新移民家庭的孩子都是笨蛋
我才懶得理會這些心胸狹窄的流言斐語
我什麼人也不是
我是地球人王少寬
所謂的無明,是你沒有覺察自己是無知的,甚至相信自己是對的,聽不進去別人的苦勸,而且還把
自己的妄想付諸行動,害人害己。(值得大家深思)
人與人的緣分,由無明的一方決定
當我覺醒後,我才發現,世間最可怕的人,不是小人,也不是壞人,而是無明的人。
我有位女性朋友,才結婚幾個月就離婚,原因是她不想看別人的臉色過生活。她說,婚後先生就去上班,
算是高收入的主管階級,她在家閒著無聊,偶爾去逛街購物刷卡,也不過十幾萬元,她先生看了刷卡單,
說要限制她的額度,她一氣之下,就把卡丟到先生臉上,說自己要去上班賺錢,然後自己去辦卡,去購物,
去過自己的生活,再也不要看人家臉色。
我問她先生一個月的薪水多少?她很得意的說不多,大約只有十萬元。我聽了她的回答,內心開始為她的人生
感到遺憾。
因為,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她的先生不是個小氣的壞蛋,而且也應該是個能包容的人;相對的,她的衝動,
反而是結束兩人緣分的關鍵。
尤其,當一個男人當到了主管級,雖然賺的錢不算少,但工作的壓力想必也是很大的,相信他也是怕老婆擔心,
才沒有讓她知道工作上的辛苦,結果,她反而不知惜福,還覺得他的薪水太少。像她這種活在「無明」中
的人, 老實說,我們身邊就一大堆。
我的鄰居是一位老實人,但自從被公司裁員失業後,就一直意志消沉,賦閒在家。他們家的每月開銷,包括房貸和
小孩子的學費,都由他老婆在餐廳當會計,一肩扛起來。
雖然大家都很熱心,幫這位鄰居介紹工作,但他總是做沒幾天,就不想上班。後來,他開始去和人家賭博,
一開始小賺一點錢,後來一輸再輸,連孩子的學費和生活費,也都拿去賭。
因此,我經常可以在半夜,聽到他們夫妻在吵架。後來,兩人吵到門外,驚動里長,這位失業的鄰居還請里長和我們
這些住戶來評評理。他的
意思是,他也是為這個家好,才會想去翻本,並不是他愛賭,而且他已經摸到賭錢的祕訣,
只要再給他一點賭本,他會贏很多錢回來養家。
然而,他老婆卻哭著說,家裡的錢早就被拿光了,現在身上的一點錢,也是去娘家借來的,再拿走,小孩子要吃什麼?
里長和住戶們聽了,就說是鄰居不對,鄰居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後來,聽說他欠了地下錢莊很多錢,從此就沒有再回到
這個家。
無知,人皆有之,只要你承認自己的無知,並不會危害他人。 然而,無明就是很恐怖的東西。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所謂的無明,是你沒有覺察自己是無知的,甚至相信自己是對的,聽不進去別人的苦勸,而且還把
自己的妄想付諸行動,害人害己。因此,無明的人,是最可怕的,尤其這個人,是你的親人或有共同利害關係的人。
據說,我老家鄉下有一位大地主,生了三個女兒,這三個姐妹感情非常好,即使上學或回家讀書和睡覺,都在一起,
不願分開,在鄉里間成為佳話。
然而,三姐妹長大各自嫁人後,大姐和二姐兩家人仍是住在一起,感情和以前一樣好,只是小妹嫁到遠地,
嫁給了一個生意人。
過沒幾年,小妹的先生似乎生意不順,負債累累。有一天,小妹回家來,要求父母提前把家產分一分,
父母聽了差點昏倒,大姐二姐也罵小妹不孝,但小妹又哭又鬧說自己本來就應該拿家產,現在她缺錢,提前拿有什麼不
對?父母拗不過她,最後答應把家裡的田產和不動產,分了三份。小妹又哭鬧起來,說應該分成四份,她拿兩份,
因為大姐二姐都沒有負債,先生又都有賺錢和積蓄,她的老公負債累累,難道全家人都對她見死不救?不怕她老來沒有依
靠? 大姐二姐聽了很難過,她們並非在意那些家產,而是心寒小妺何時變得如此現實自私,又不講道理。然而,
小妹仗著父母寵愛她,哭鬧之外又絕食抗議,大家只好依了她。小妹拿走了家產後,大姐二姐也開始疏遠她,
漸漸的和她形同陌路,可以說,她為了家產,斬斷了和家人的緣分。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是深或淺,長或短,是否會變成善緣或惡緣,全由無明的一方決定。
我的一位高中同學,是經營健康食品的。有一天,他來找我借錢,說周轉上有急用。我為了減輕他的心理負擔,
就說乾脆買他的健康食品來吃,讓他有收入。
然而,他似乎以為我很有錢,每隔幾天,又抱一堆新的產品,來向我說明,說吃了對身體哪裡很好,很有幫助。
我心想他可能又缺錢,於是又向他買了一堆。同時,向他暗示,我自己的收入也不高,而且家裡的健康食品,
也已經堆成一座山了,幾年也吃不完,可以暫時不要進貨了。
他笑著說他懂這道理,我心想他應有自知之明,不會再來了。想不到,才隔了一個禮拜,他又抱一堆什麼國外
最新進口的產品,硬要我買下,而且為了感謝我的支持,除了再打折外,錢可以先欠著,等我日後手頭方便,
再來向我收。
我聽了,心裡為他感到遺憾。我很清楚,這一次,我跟他的緣分真的盡了。我開門見山的告訴他,不應該把我當呆子,
把我的真心幫忙,看成是冤大頭。他聽了氣得漲紅著臉,胡言亂語把我數落一頓就走了。從此,兩人沒有再聯絡。
人跟人,是否能做朋友,或是成為仇家,不是靠緣分,往往是由無明的一方決定的。
如果你在人際關係上,也有和我同樣的感慨和無奈,就先讓自己保持覺知吧!或許,在某些人眼裡,
我們就是那個「無明的人」。
(年花)新韶吉祥 (十全十美)
1. 貓柳 半把
2. 金梔子葉 1支
3. 擎天鳳梨花 1支
4. 白葉牡丹 1支
5. 金初鳳菊 2支
6. 愛曼達香水百合 2支
7. 綠心小白菊 2支
8. 花松 半把
9. 樹蘭葉 2支
10/ 紫心粉菊 2支
院體花 重點是『碩壯盤滿』
可惜我插的不好,太短,動線沒有出來,唉!
等看完老師插的第三盤才瞭解已經晚了~
為什麼第一次不能就懂呢? 壞了美麗的花朵!嗚~~~
讓我們懂得笑,懂得遊戲,懂得包容、懂得輕鬆和幽默
假如您曾經對我微笑,或只是輕輕的點頭招呼,我謝謝您,因為您的笑容,使我的每一天都如有陽光相伴。謝謝您!
如果嚴肅真是一種病,現代人大部分是生病了,只是輕重緩急不同罷了。
去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作品以艱澀難讀著稱,但是他的個性卻溫和幽默。他的生活明朗、作品沉鬱,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特質交集,源於他有一個智障的兒子大江光。
在逆境中開悟生命意趣
大江健三郎青年時代就以「文學」作為人生的第一個壯志來追求,年輕時就受到日本文壇的矚目。沒想到三十一歲時生下第一個孩子大江光,是一個頭蓋骨不全的重度智障兒。
根據大江健三郎的回憶,大江光出生在廣島,當時廣島正在舉行反核大遊行,健三郎懷著混亂的心情去參加。大會之後,一群原爆犧牲者的親屬,聚集在河邊追悼死者,並為死去的人放河燈,他們把死者的名字寫在燈籠上,隨水漂流。
當時悵望河水,被絕望心情包圍的健三郎,也為「大江光」寫了一個河燈,隨水流去,在心裡希望,自己的孩子就這樣死去。
隨後不久,大江健三郎去訪問原爆醫院,聽院長告訴他,醫院裡有一些年輕醫生,由於觸目所見,都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病人,自己又不能為病人解除痛苦,終於積鬱自殺;造成深受痛苦的病人掙扎求生,身無病痛但過度嚴肅的醫生反而自殺的荒謬情況。
大江健三郎聽了大有所悟,回東京後立刻請醫生為大江光開刀,並立下第二個人生的壯志:與大江光共同活下去。
大江光雖是智障兒,又犯有嚴重的癲癇,但再父母親細心的照護下,不只心靈澄明無染,對音樂還有超凡的才華。如今出版兩張個人的音樂專輯「大江光的音樂」、「薩爾斯堡」,引起日本樂壇的震撼,甚至被喻為「日本古典樂壇的奇葩」。
在大江健三郎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一場演講會,他對聽眾自嘲說:「據說我兒子的音樂所以受到歡迎,是因為有催眠曲的效果,如果有人聽了大江光的音樂還睡不著,就請看我的書吧!」
我讀了大江健三郎的報導,心裡突然浮起「嚴肅,是一種病」這句話,就像在原爆醫院自殺的醫生一樣,他們的嚴肅所帶出來的傷害反而比受輻射的病人嚴重得多。一個人對待生活過於嚴肅,甚至可以嚴重失去生命的意趣呢!
給人歡樂,是件好事
最近在柏林影展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的喜劇演員蕭芳芳,她認為即使最嚴肅的題
材也要有幽默感,她說:「我對喜劇是情有獨鍾的,因為人生已經夠苦了,能夠帶給別人歡樂,是一件好事。」
蕭芳芳在實際生活中也飽受打擊,她年幼喪父,少女時代經歷過不順利的婚姻,中年罹患了嚴重的耳疾,即使在得獎的時刻還照顧著患了老人癡呆症的母親。
雖然生命有這麼多的歷鍊,由於蕭芳芳有幽默感,使她保有充沛的創造力,總是那麼可親、喜悅、優雅,遠非只靠美貌的女星可比。le="FONT-SIZE:16pt;">
當今之世最長壽的人瑞法國女子尚妮‧加蒙,最近度過一百二十歲的生日,路透社的記者問她長壽的秘訣,她說:「常保笑容,我認為這是我長壽的要訣,我要在笑中去世,這是我的計畫之一。」
她對疾病,壓力,沮喪有絕佳的抵抗力,對每件事都感興趣但又不過於熱衷。一直到一百二十歲,還保持極佳的幽默感,既樂天,又喜歡開玩笑,她說:「我總共有一條皺紋,而我就坐在它上面。」「我對凡事都感興趣。」「上帝已忘了我的存在,他還不急著見我,他知我甚深。」
能一直輕鬆喜悅的活到一百二十歲,真是幸福的事,想一想,有許多人才二十歲就活的不耐煩了呢!
品嘗生命,從心笑起
聽說日本這幾年興起一種補習班,叫做「微笑補習班」,許多人都繳費去學習微笑,那是因為在現代社會,人們早就忘記應該怎麼笑了。
微笑還需要補習,其中實有深意,因為微笑人人都會,但許多人都留在「技術層面」,有的是「皮笑肉不笑」,有的是「肉笑心不笑」,如果要「從心笑起」,就需要學習了。
想要「從心笑起」,大概需要具備幾個基本的品質,一是遊戲的心情;二是包容的胸懷;三是幽默的態度。
沒有遊戲的心情,就會對苦樂過於執著,對成敗過於掛懷,便難以在苦中作樂,品嘗生命的真味。
沒有包容的胸懷,就會思想僵化、不能容納異見,難以接受批評,把別人視為寇仇,處處設限,也就難以歡喜了。
沒有幽默的態度,就不懂得自嘲,不知甘於平凡,也不會對世事一笑置之,就會畫地自限,想不開了。
嚴肅,真是一種病,那些外表嚴肅,內心充滿怨恨的人,是生病了。那些執著於財勢名位、不能放下的人,也是生病了。
如果嚴肅真是一種病,現代人大部分是生病了,只是輕重緩急不同罷了。
我們應該認識這種病,革除這種病,讓我們懂得笑,懂得遊戲,懂得包容、懂得輕鬆和幽默。
每天早晨,對和我們會面的熟人真情一笑;對和我們錯身而過的陌生人點頭微笑;或者,拯救社會就是從這裡做起呢!
「人生已經夠苦了,能夠帶給別人歡笑,是一件好事。」
有個故事好像是這麼說的:
從前,有個長者去見佛陀,手上拿了鮮花要供佛。
佛陀見到長者,對他說:『放下』
長者就把左手上的花放下,
佛陀再說:放下。
長著就再把右手上的放下。
豈知,佛陀又說了一句:『放下。』
長者很疑惑,已經沒有東西了,還要放下什麼?
是的,手上都沒有了,心上確有很多。通通放下吧!
有人這麼跟我反應:妳越來越冷血。
先知道都不先講或防範於未然。
我就是先講了? 妳才會跟我說這句話。
只是『見事』和『處理』是兩回事,
有些事看得見不見得要處理,也不必處理。
因為時機不對,當事人還沒意識到,就不是好的時機。
那叫沒有立即的必要性。
應該讚美我說年紀越大越沈得住氣吧!
是要提醒你第三句的『放下』 - 放下自己的主觀,
對於生活,『敏於事』很好,
但是,
更重要的卻是『達於情』與『敬於人』。
認同嗎?
游牧醫師
· 作者:黃信恩
· 出版社:寶瓶文化
內容簡介
廿六歲。
我的游牧之年。
我結束一段生活,又開始另一段生活,反覆扮演各樣新鮮人。醫師、現役軍人、寫作者;東部、北部、南部,甚至北緯十度的離島。在身分與方位間,移位來去。當事物都在往下個階段移動時,我知道有一段歲月,就此原封不動了,我以文字留存它,那是我的 游牧 醫師歲月。
黃信恩,令文壇最驚艷的新生代作家,筆觸細膩而周延,擅長自日常生活取材,並巧妙地揉合了醫療知識,寫來謙虛溫暖,散發著醫者的熱度與關懷。也因其字裡行間充斥的人文素養和人道關懷,深深打動人心,使得黃信恩屢屢在聯合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等各大文學獎項掄元,逐漸嶄露頭角。
《 游牧 醫師》是黃信恩歷經實 習 醫師、軍旅生涯等階段的作品匯集之作,也是習醫生涯的點滴紀錄。透過黃信恩的文字,我們見到了他與醫學的愛怨糾纏,訝於尋常生活與艱澀醫學的近在咫尺,更感受到文者獨特的敏銳深情,與專屬醫者的誠摯體貼之心。
《 游牧 醫師》第一輯「 游牧 醫師」,收錄的自醫學院學生至醫院醫師,一路之所見所聞;第二輯「蟬」,紀錄軍旅生涯、準備國家考試、在花蓮實習,蟄伏而生的時間體認,其中包括他旅至南沙擔任醫官的獨特經驗;第三輯「時差」,述說的是貼近自身情感的剖析面,其中〈壺水之鏡〉、〈口音〉、〈時差〉、〈肚痛帖〉,連續四篇文學獎獲獎之作,記錄著早熟的少年鄉愁和人文關懷。 |
網路上流傳的文章 ,不知出處、也不知作者是誰 ?不過很值得分享
有一個人很害怕死亡。他心裡想著:「死亡是在前面呢?還是在後面呢?」
他想到:「人總是在往前跑的時死亡,例如飛機失事、車禍喪生。所有的動物也都是在往前逃命的時候,被捕殺的。從來沒有動物是在後退時喪生,所以,死亡是從後面追趕的。」
他得到一個重要的結論:「要避免被死亡追上的唯一方法,就是走得更快速、更匆忙。」
於是,他每天總是行色匆忙,不論是吃飯、工作或走路,都比從前的自己快了三倍。
有一天,他匆匆忙忙的趕路時,突然被一個白鬍子的老人叫住。
老人問他說:「你如此匆忙,是在追趕什麼呢?」
他說:「我不是講追趕,我是在逃開呀!」
「逃開什麼呢?」老人問。
「逃開死亡!」
老人說:「你怎麼知道死亡是在後面呢?」
他說:「因為所有的動物都是在往前逃命被死亡追上的。」
老人說:「你錯了!死亡不是在起點時追趕,而是在終點時等候的。不論你跑快或跑慢,都會抵達終點。」
「你怎麼知道?」
「因為我就是死神呀!」老人說。
那個人大驚失色的說:「你今晚會出現,莫非我的死期到了?」
死神說:「喔!你不用害怕,你的死期還沒有到,只是你一直跑得太快,我的兄弟「活著」一直向我抱怨趕不上你,如果你不和他會合,和死亡又有什麼兩樣呢?他特別請我通知你慢一些呀!」
「我要如何才能和「活著」會合呢?」
死神說:「首先,你要站著不動,把心靜下來,然後你要環顧四周,用心體會、用愛感覺、用所有的力量來品味,活著就會趕上你了。」
當他把心靜下來的時候,老人說:「你回頭看看,我的兄弟來了。」
他一回頭,老人不見了,卻看到從來沒有看過的、美麗的街景。
幸福並不取決於財富、權力和容貌,而是取決於你和周圍人的相處。在平凡的日子裡,珍惜週遭的人事物!
不要在忙碌的生活中,失去了活著的感覺,首先,你要站著不動,把心靜下來,然後你要環顧四周,用心體會、用愛感覺、用所有的力量來品味,活著就會趕得上你了....
|
「唉,你幹嘛呢?不是還要繼續加班嗎?我說過嘛!我們自己坐公車回去就好了 ……」她急著想阻止他,但已經來不及了。
「太太,行動電話的通話費很貴喔。」他以輕鬆的方式暗示她該停止發言了。
● 愈是複雜的情緒,愈需要理智的溝通
幾分鐘後,她和孩子上車,她又不能自制地一路碎碎唸下去,「沒加完班就趕回來,不太好吧!你們部門那些同仁會怎麼說呢?你一定開快車了,對不對?萬一又超速被照相,把繳罰單的錢拿來搭計程車都搭不完了 ……我跟你講我們自己搭公車回去就好了嘛!你何必這樣呢 ……」
向來認為自己EQ還不錯的他,已經被她的碎碎唸逼得快要抓狂了,但仍理智地選擇閉嘴,直到回到家,自己洗好澡,也把孩子安頓好了,他才跟她溝通。
「不忍心讓妳們母女兩個人在下雨天還大老遠走路去搭公車,所以趕回來接妳們。我知道妳捨不得我這樣趕,又擔心我工作沒有做完。這些好意我都懂;我相信我的好意,妳也懂。可不可以不要一路碎碎唸,妳這種表達關心跟好意的方式,反而會讓我很難過。」
她聽了他的話,頓時不知道該如何接口。
結婚七年,算是老夫老妻了,她恨自己為什麼這個喜歡碎碎唸的壞毛病,一直沒有改過來,心裡愈想愈覺得慚愧。
坐在梳妝台,她低著頭不好意思看他。他主動過來拍拍她的背,「別想太多,我知道妳是為我好。早點休息吧!我把工作帶回來了,還要忙一下子,妳先睡。」
在臥室裡,聽見他在書房敲打電腦鍵盤的聲音,回想這幾年來的相處方式,她始終習慣以「責備」代替「感謝」。即使是年輕時收到他送的禮物,心中明明很高興,嘴巴還是會唸著:「你啊!就是會亂花錢。」幸好,他始終包容著她的無禮與無理,一直默默付出、奉獻。
和他比較起來,她顯然是個不夠自信的人。既害怕接受對方的過多好意,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感謝,自己覺得「對方不值得為我這樣做!」才會經常以「責備」代替「感謝 」。
● 坦然接受別人付出的好意,是一種自信的表現
這種情況,其實也經常發生在年邁的父母和壯年的兒女之間。父母親明明很高興兒女買東西來看他們,嘴巴卻唸著:「錢那麼多,不會拿來給我花啊!」
兒女也很高興父母幫忙做家事,嘴巴卻唸著:「叫你不要太勞動,偏偏不聽。如果不小心滑倒,我還要送你們進醫院。」
style="LINE-HEIGHT:200%;">
● 再深厚的愛,都經不起這樣碎碎唸。
習慣以負面的挑剔,回應正面的好意,結果是傷人害己,造成彼此的隔閡。平日喜歡碎碎唸的人,不妨換個方式想:「讓我記得他的好,我一定要加倍地對他更好。」然後,也換個方式講話。一句「謝謝你,我愛你!」勝過為了掩飾愧疚之心而碎碎唸出的千言萬語。
● 培養幸福的習慣:
坦然接受對方付出的好意,並即時表達感激;
否則「相敬如賓」很可能會變成「相敬如冰!」
上上週 因為上第一班上得太忘我
結果沒有定鬧鐘
忘了第二班要在 8:30上課
等發現的時候已經過了 30分鐘
小小孩就待在教室後面 乖乖的看讀物
因為愧疚
所以上他們課的時候 就乾脆問她們最喜歡什麼讀本
他們各自去拿一本自己的最愛來
我就幫她們念一段故事
沒想到小孩 超專心 也很高興可以聽故事
因為要每個都念一小段以表懺悔
所以每本都沒唸完就到下課時間了
小孩很天真的跟我說:那我們下次上課再繼續
我無意識的答應了
上週 我忘了這回事
就直接上課 等到上完已經離下課約兩分鐘
當我一說下課吧
孩子就往後衝
我還在納悶 他們怎麼了?
居然 每人抱回上上週的書
要讓我繼續念
奇怪! 他們的記憶力怎麼會那麼持久啊?是不是不要開英文班,應該開說故事班才對!肯定很受歡迎~
2 010 / 1/ 16 Sat.
因為師父說所有課要在 1/25以前停課
所以我再一次沒有預先告知就片面宣布
~~~這是最後一堂課~~~
想當然爾 小朋友沒辦法馬上乖乖接受
教室一陣吵鬧
『為什麼我們要停課?』
『她們停她們的,我們上我們的啊?』
『我們不可以多上一兩堂嗎?一定要上到今天嗎?』
『我們根本都還沒上幾堂ㄟ……』
最好笑得來了 『過年關我們什麼事?難道過年我們就不用學了嗎?』
太誇張了,演給誰看啊! 誰會相信你們有那麼認真
所以我說 『夠了!不用再演啦~ 不管你們演的多逼真,我都不會相信你們有那麼拼命學… 』
馬上引來一陣抱怨
『怎麼這樣! 我們是很認真,難道妳看不出來嗎?』
『這是我最認真上的課,妳要看看我在學校的樣子才比較的出來。』(真是害怕~)
『我們上二年了,有進步耶! 不是有跟你說我學校考幾分了嗎?』
…
原來,孩子有在算時間,真的嗎? 二年了。 他們頻頻點頭,
以一副妳是老年痴呆喔,連這個都不知道的表情看我
老實說,這學期雖然上的堂數很少
可能是因為時間少,所以他們的學習精神比較集中
上課抄筆記,還會抱怨我說太快,來不及抄
常常要叫我停一下讓他們抄筆記
遇到不會的字彙,
都會彼此督促去查字典
雖然用詞是:『厚!不會去問啞巴喔!』
上課提問,某些本來是牛的孩子居然會回答的出來
在最後一堂課裡,看她們奮力的團結解決我出的難題
真的感到欣慰 真是沒有白教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