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親情沒有隔夜仇







親情沒有隔夜仇         戴晨志


我正試著想像一個事件場景——假如我有個兒子,父子關係不融洽,大學畢業後,送他到美國唸書、進修,可是,有一天,我兒子從美國傳來一封電子信,上面寫著:「你們以後不用再e-mail給我了,錢也不用匯了,我會自力更生,我會活得很好,也不要用再找我了……」從此以後,這個兒子就人間消失了三年多,至今仍沒聯繫…


    假若我的兒子用如此冰冷的電子信.向父親做「斷絕血緣關係」的告白,會讓做父親的我,心境是如何的悲慟至極?


孩子,對不起


    這樣的事件場景,並不是發生在我身上,而是台灣成功大學航太系教授景鴻鑫的真實故事。據聯合報報導,景教授最近出了一本書,書名是《孩子對不起——一個父親的懺悔》;他在新書發表會上向在美國失聯三年的長子景威喊話:「孩子,爸爸永遠等著你,要當面向你說聲對不起!」


    為什麼景教授會「出書、向失聯的兒子道歉」?因深信「棒下出孝子」的他,對長子從小寄予厚望,但孩子成績不理想,在他長期的打罵教育下,失去了原本活潑、可愛的笑容,也失去了信心。


    兒子在電子斷絕信中說:「印象中。你的笑容,只有在照片裡看過,當我傷心的時候,你從不曾出現」、「我想忘記過去,過我自己」……。就這樣,寄出電子信之後,父子親情就如同斷了線的風箏,兒子似人間蒸發,故意消失,不認父親了。


    在新書發表會上,景教授悲慟地說:「這三年來,我和妻子在一次又一次的淚水裡深切檢討,我們都太自以為是,以為『對孩子好』,就強加諸在孩子身上,卻忘了孩子心裡的感受……也希望天下的父母,不要犯像我-一樣的錯。」


   


真的,當父母的人,對待孩子常是——「想愛他,卻傷了他!」「愛之深,責切!」可是,孩子畢竟是單獨自主的個體與生命,他的才華與強項,不一定在課業成績的分數上啊!


    景教授說,有一次,他在盛怒下,大罵兒子——「我一輩子的名次加起來,還沒有你一次多!」當時,孩子的臉上充滿著恐懼、憤怒、怨憎的眼神。


    也有一次,就是四年前,他們父子最後一次爭吵,孩子冷冷地對父親說:「如果我十年不回家,你會怎樣?」當時,父親也冷冷地回答:「我等著你十年後凱旋歸來!」這冰冷、沒溫度的父子對話,讓孩子打定主意,和父親斷絕關係…。


愛之深,責勿切


記得,三年前我到馬來西亞檳城演講時,曾看到一幼稚國的廣告,上面寫著:「孩子們喜歡去好玩的地方,但他們只留在有愛的地方。」


   沒有了「愛」,有些孩子寧願選擇斷絕親子間的聯絡

1 則留言:

  1. 嗯...我認真ㄉ考慮ㄌ一下.....<br>是不是該養條狗ㄋ<img src="http://l.yimg.com/f/i/tw/blog/smiley/6.gif"/><br>
    [版主回覆03/11/2011 13:47:27]<p>看破...甭生的意思嗎?</p>
    <p>那也犯不著養狗咧!好好的人不當, 當奴才嗎?</p>
    <p>&nbsp;</p>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