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看見的未來
作者:嚴長壽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28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162521
寫在十萬本之後台灣的美好未來是可能實現的
自序 我的畢業報告
第一部、我們的優勢在哪裡
1-1 行銷台灣:文化是最大的加值
1-2 美食料理:台灣美食的優雅創新
1-3 節慶活動:用在地特色營造全球商機
1-4 文化創意:創造感動,贏得尊敬
1-5 會議展覽:吸引金字塔頂端的族群
1-6 醫療美容:無可取代的華人醫療觀光中心
1-7 宗教信仰:深度體驗,深層影響
1-8 休閒農業:台灣味大收成
1-9 青年旅遊:將年輕人帶上國際舞台
第二部 台灣的國際級規劃
2-1 從願景到執行:觀光規劃的公式
2-2北部:華人的文化觀光重鎮
2-3 中部:都市與鄉村整合行銷
2-4 南部:以阿里山之名
2-5 東部:做台灣的納帕谷地
2-6 小離島:全球環保的夢幻示範區
2-7 大離島:讓澎湖馭風,金門秀軍威
第三部、未來還需要什麼
3-1 從兩岸到國際:友誼是最大的獲益
3-2 激勵公務體系:要萬丈雄心,要靈活獨立
3-3 妥善利用土地:不斷收回,才能生生不息
3-4 創新商圈規劃:如果商店街像百貨公司
3-5 導正技職教育:做中餐的亞洲瑞士
3-6 旅館國際化:假設你可以在世界各地移動
3-7 提升料理境界:美食王國的幕後工程
3-8 從歷史找未來:文化是城市的關鍵競爭力
結語但願世界因友誼而光亮
附錄嚴長壽:「台灣要拿什麼感動人?」
觀光讓台灣和世界交朋友
他的腳步沒有停歇──「我所看見的未來」活動全紀錄
<br>
自序
我的畢業報告 嚴長壽
一九七一年,我剛退伍下來,正準備開始找工作。面對浩瀚競爭的社會,我這樣一個沒有念過大學的年輕人,能做什麼?我的心裡,一片茫然。
也是一九七一這一年,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看到國家遇到這麼大的外交屈辱,我心中非常挫折,但是,還在為自己的生存、工作而掙扎的我,實在也感覺不到自己能為國家做什麼事。
沒想到,我找到了美國運通的工作。
加入之後,我才發現,原來這個公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為全球旅人提供信用卡、旅行支票兌換,以及旅遊服務。
所以在我們櫃台,經常看到各國的人前來拿信。美國運通當時在全世界有八百個據點,很多要出國遠行的人,如果還不知道自己會住在哪裡,就會請家人把信寄到那個國家的美國運通。
我們收到信,會按收件人的姓名分類收著,到時候,這些旅人只要憑護照,就能拿到自己的信。
靠著遍布全球的據點,美國運通成為旅人在全世界的生活據點。
我偶爾到櫃台幫忙發信,看到這些來自世界各國的人,他們拿到信時那樣的歡欣,心中突然湧上一個感覺:如果我能用更好的服務,讓他們對台灣擁有美好印象,成為台灣的朋友,這不是一件很棒的工作嗎?
這個動機立刻激勵了我,我幾乎是廢寢忘食、加倍努力,用讀書時未曾有過的拚勁,猛K我的英文,瞭解我的工作內容。
從此,我在跟每一個外國人接觸時,也永遠抱著這樣的心:如果因為我,能讓他們對台灣印象深刻,這就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轉眼三十七年了。
這之間我做過許多事,國際的、本土的、有薪的、無給的,但是直到今天,這份初衷,這份熱情,沒有改變。
如果要問,這一生到底什麼力量在驅使我不斷前進?我想,就是這個信念。
我從來不認為推動觀光旅遊,是為一家公司賺錢或為個人求舞台,更從來不曾把它當作我的目標。我始終相信,觀光旅遊有更重大的意義,就是和全世界做朋友,而且是讓台灣和全世界做朋友。這是我這一生最大的信念。
一九七七年左右,迪士尼計畫到亞洲設館時,請了國際知名顧問公司的副總裁陪同,到日本、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走一圈,調查各國市場。
台灣成了調查中的一站,他們也鄭重其事地約我。當時我是美國運通的總經理,在他們心目中,等於是美國企業瞭解當地旅遊的專家。
在談話中,他們很專業地了解台灣的各種數據、資料,也問我:「這幾個國家中,你認為哪個城市最適合?」
我當時幾乎是武斷地說,「那當然是台灣。」pan>
對方問我為什麼。
我一一分析——以土地取得來說,台灣的地價比日本便宜。從薪資水準來看,台灣的工資比日本低很多,還有不少失業人口。就地理位置而論,台灣比起日本更接近東南亞,更方便所有亞洲旅客來遊覽。而香港、新加坡比較小,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經濟不夠好。
「這是一件不必用大腦就可以決定的事,」對著他們的大陣仗,我這樣結論。
看對方也提筆忠實地記錄下來,我心裡想,台灣應該大有希望。
一段時間後,迪士尼正式宣佈新址。謎底揭曉,地點不僅在日本,而且是地價最貴的東京附近。
我非常納悶,並且暗自認為,這些國際集團和知名專家的判斷,也不過爾爾。
過了幾年,因為我對台灣觀光發展的重視,被推舉代表台灣參加亞洲旅遊協會(PATA),成為開發委員會的委員。這個組織網羅全世界的旅遊權威、開發權威,也包括統計調查的權威,一起輔導不同國家的開發專案。我看了巴里島的規劃案、協助尼泊爾的古蹟保存、東馬的開發……,每次都接觸國家級的大開發案。
這個委員會其中一員,正是當年那位迪士尼調查公司的副總裁。
我看到他,就說:「你欠我一個答案!」
「當初你來問我迪士尼樂園的事,我告訴你一定是台灣。我很納悶,為什麼你們最後不選台灣,而選東京?」
這時候他很坦白地告訴我:「當時雖然我們做了一趟很冗長的調查,但是,到最後,從我們的專業來說,那幾乎也是一個不用大腦就能看到的結果。」
我心裡一震,問他為什麼。
在迪士尼的經營規模中,一個遊樂園的營運要持平,一年必須至少要有六百萬到一千兩百萬的入園人口。因此,最重要的考量是,遊樂園必須設在經濟成熟、人口密集的市場的中心。也就是說,這個地區必須經濟能力夠強、人口數量夠多、地理可及性夠好。
那時候,環顧全亞洲,日本的經濟領先所有國家,而且人口有一億。當時台灣人口大概還不到兩千萬,平均所得也不高。
而且,東京是亞洲最大的都市,設在它附近,遊樂園立即擁有最大的基本消費族群:學生常常結伴去同樂,家長有空就帶小孩去玩耍。至於其他國家旅客的消費,那已經是次等的考量。畢竟搭飛機成本高,這樣的人只是少數。
那一刻,我感覺自己無地藏身,非常慚愧。
原來,當我們主觀地以自己的角色看事情,而沒有專業深入的瞭解,認知可以有這麼大的差別。
從那之後,我再也不敢那麼放肆武斷地判斷專業的事情。
我有幸在過去,代表台灣參加亞洲旅遊協會。我的角色之一,是要為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