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友人來訪,一進門就說:『我按了半天的電鈴,妳知道妳的電鈴壞了嗎?』
『知道。』
『那還沒有空找人來修嗎?』
『有啊! 我有找人來修。』
『修好後又壞了。』
『沒啊! 那就是修好後的樣子。』
『嗄?』
『妳的反應跟那個工程師一模一樣耶!』
『妳的意思是你花錢修成這樣?』
『對呀!』看在妳是我多年朋友的份上,就解釋一下。那個工程師可是不明不白就被我打發走了。
『之前因為它會亂叫,所以我才叫人來修的。 但是,那個工程師說要幫我修好或換新的機種,我說:不必了。只要讓它不要叫就好。
他問我: 那麼,就是斷電就好嗎?
對。
那我幫妳把機盒拆掉好了。
那就不需要了。 留著就好。』
就這樣,那個工程師帶著滿腹狐疑收下錢走了。和妳現在的表情長的一模一樣。
簡單的說,我不想要電鈴的功能,但是,需要那個障眼法---就是大家以為按電鈴,我如果在家就會出來。 而事實上,縱使按電鈴,也不會有聲音。 然後,大部分的人會知難而退。一邊走,一邊自言自語:原來不在家,可是明明車子在啊……
少部分的人會狐疑? 然後,用最原始的方法---喊。
用喊的,有時候,我也不見得會回應。 有時,我會假裝自己不在家。
朋友聽罷,『難道說我上次來的時候,妳明明在家,卻裝不在?』
那次是真的。 怎麼疑心病這麼重呢?
記住,每次都是真的。 不在就是不在。 喊再久也不會突然在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