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志願是家長最大的煩惱,我了解。
對我來說,無法很武斷的就跟你建議填A學校或是B科系。因為畢竟不是志願填好,人生就一帆風順。沒有這種保證書。
我只能說我這幾年的觀察,讓妳參考參考。
我們老了,這是我最大的感慨,不是年紀大而已,很多事情都超乎我們的想像與理解,如果我們爽快承認這一點,就會謙卑一些,對未知的事物保持好奇也同時保持謹慎的觀察。對我們過往的經驗,合理的減少一些依賴以及確信。
上週,我在燙頭髮時,表妹提及表弟的找工作陷阱記,我和表妹差了十歲,表妹和表弟又差了七、八歲,所以表弟是二十幾歲,和妳的孩子又距離十歲左右。依此類推,我們可以看出將來的孩子必須面臨的職場輪廓。
表弟是品學兼優加上外型出眾的孩子,一路念到研究所,畢業找工作也很有主見,相當清楚自己需要什麼資歷,這樣的孩子在現在這一代應該算少見吧,也算父母拿得出手的驕傲了。但是,他在初出社會時,吃鱉了!
表妹描述這件事時,她focus在薪水太嚇人,因為表妹是資深專業的髮型設計師,所以她吃的是技術飯,一直認為書讀的好的人,應該很吃香。結果顛覆了她的世界觀。表弟憑著學歷和外表應徵上五星級飯店缺,卻因為同時有多家通知,他耿直到跟飯店說,其實他在等另一家海外的通知。 那家海外的也確實通知了,他以為通知就是底定而且堅決不肯騙人,覺得hold住已通知的飯店是欺騙。回絕了國內的五星級,結果,遲遲不見下文,才猛然驚覺不對勁。經過確認海外的後來取消了徵聘,結果他必須往下找,再找時,薪水就是往下掉,工作時間當然更不必提,條件會更苛。問題是那起薪低的可憐。低到讓表妹覺得好慘。
這是優秀的人的找工作喔! 還有另一種型態的,就是怎麼找都找不到的,那個先不討論。
表妹跟我說:姐,妳知道現在的工作是這樣嗎?
我說:我知道,而且我好幾年前就知道了。
你們是面臨時才知道,我是五年前就知道這一天很快會到來。
我要說的就是這個。妳如果知道將來他們將面臨的世界,妳會改變你現在的想法和做法。
也許,妳還停留在:我們自己有公司。
我得很殘忍的告訴你一件事,台灣大部分的公司,規模都不夠大。 應該說半數以上甚至更高比例的公司,沒辦法留給子孫的。所以,越早認知到這一點,妳將會調整你對孩子的期待和訓練。
妳知道有多少人在海外工作嗎? 海外工作的型態的兩極化,妳看清楚了嗎?
四年前家教的孩子跟我講:我姊姊的朋友去新加坡端盤子。
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妳會怎麼跟孩子對應。
這就是我有收錢和沒收錢的處理模式不同。如果沒收錢就當沒聽到,有收錢就得多講兩句。
資訊像河流是來來去去的。資訊的意義只對留意它的人有助益。孩子可能是想找個話題來填空檔,企圖減少做習題的時間。我卻抓住這個機會告訴他,很好,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訊息,妳跟誰講過這件事嗎?
他說跟媽媽。媽媽的反應呢?
『妳看,妳如果不認真讀書,將來就要去端盤子。』果然很八股。
那妳的想法呢?
『端盤子又不是什麼丟臉的事,為何要這樣講人家?』孩子心裡叛逆,嘴巴上沒講出來,但是就是內心不服氣。
妳想知道我的想法嗎? 孩子說:想。
我跟他說:但是妳憑什麼? 你有花錢買我的分析嗎?
孩子嚇傻了。
我告訴他:沒有人有義務告訴你有價值的資訊,任何事都有代價,知道有知道這件事需要付的代價,不知道又有另一種付代價的方式。 這個時間是你媽媽幫妳買下的,所以已經付了一種型式的價格,所以我告訴你,但是,以後你會遇上的是:妳得自己付出,別人幫不了妳!
我問妳:妳姊姊的同學有認真讀書嗎?
『應該算有吧! 不然怎麼大學考的上還能畢業。』
所以,認真讀書只能算是一種基本的配備。認真讀書充其量就是一種理解了這些書本,同意嗎?
所以妳媽媽講對了一點,認真讀書很重要,但是,雖然很重要但是不保障你將來可以不必端盤子。
妳也講對一點,就是端盤子不是件見不得人的事,但是,你有沒有看到:地點是個問題!
端盤子這件事需要到新加坡去,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點。代表現在你居住的地方的服務業量不夠供應求職者。這是簡單的說,更別提另外一個問題了:請問你,你有能力端盤子嗎?
先別說雇主願不願意拿錢請妳端盤子喔!先問妳:妳媽媽最不屑的端盤子,妳端的起嗎?
說說要在新加坡端盤子,妳必需要有些什麼能力?
我都可以聽到孩子腦筋在運轉的聲音了,興趣都被激發了。
『喔~應該要聽的懂對方的話吧!這是最基本的。還要……』
孩子講了一堆他覺得應該要有的基本能力。這樣很好,不用我說,他自己分析出這件事原來不是表面看來那麼簡單。
我還補充了:體力。
大家一定沒有注意到吧! 體力其實是我們孩子最弱的一環,要當勞工沒有體力就是前途無亮,腦力、應變力以及適應力拼不過人家,連體力都不行。
這段談話,我們在四五年前就講了,在這段期間內,孩子依自己的分析和速度前進,他不必看別人在做甚麼,他自己有自己的事要做。他不必怕未來,因為他平常就準備好了應變各種不同的情況。未來只是時間到了,水到渠成罷了。
看出來我講這麼多想要告訴你什麼嗎? 妳要給孩子的不是選項? 是讓她有個獨立的腦袋,懂得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未來,那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