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4日 星期五

道別

 

 

大家有想過人生的最後,妳選擇怎樣的方式道別嗎?

 

上次不是說過我送她蓮花的婆婆,過世了!

 

過年前,大家都很忙,她應該又是走過來我家,沒找到人,某天,我們看到水桶裡有一副練氣功的氣功球,因為不曉得是誰的,所以就先拿出來放在旁邊。

 

笑媽到處問:那是誰的?

 

都沒有人承認,後來,她去問婆婆的子女,妳媽在嗎?子女說:她又入院了。

 

不到三個月內,進出醫院頻繁,就表示不樂觀。

 

笑媽就忙著過年,上週婆婆被運回來,笑媽就說:那這副球就是她拿來的。

 

瞬間我的眼眶就濕了,那是老一輩的道別方式吧!也許認為此次一別,不知相會何時,一切盡在不言中,留給笑媽一副氣功球當紀念了。

 

 

人和人相處一輩子,不可能沒有爭執、誤會,但是,能在這一輩子的時間內把這些過往的不愉快都釋懷,互相都放下,這也不簡單。

 

這位婆婆就是當初在我弟過世時,問了笑媽,聽說保險金不少的那位冤家。

 

也幸好她激起笑媽的鬥志,在那樣傷心的境中,她還奮起最後的一點力氣反擊,回了句,等妳將來領到,你就會知道有多少。

 

然後,笑媽氣憤的轉述給我聽。

 

隔天一早,那位婆婆就來道歉了。說整晚沒睡,感到非常不安與懺悔。笑媽當場也接受了她的道歉。

 

去年底,她動完手術出院回來,我送她蓮花,她也懂得我們沒有記恨,反而關心她的身體狀況。人真的要到自己親身經歷病痛,才會了解對別人的傷痛要慈悲謹慎,不要輕易去觸到自己處理不了的傷口。

 

直到她送氣功球來,沒遇上。被運回來時,笑媽第一時間約我過去,當助念的人還沒到時,是我們倆個自己念的。

 

後來,我們回家吃午餐,吃完午餐,笑媽又說:我們再去看看。

 

看到禮儀公司的人要入殮,問子女:妳媽有沒皈依?

 

子女大家面面相覷,笑媽和我剛好走到門口,笑媽大聲說:有! 她有皈依。不然你們去問你們嬸婆就知道。

 

後來回家後,我問傳笑,妳怎知道她有皈依,傳笑說:我不知道,但是就那樣脫口而出。

 

事隔幾天,傳笑又去關心,子女說:嬸婆說有皈依,是四十年前的事,去台北皈依的。

 

太神了,剛好趕到就算了,不知道的人硬說知道有,還推薦了一個真的知情的人出來作證。

 

這件事,讓我對兩個老人家有更深一層的感觸,那個年紀的人,能夠一晚就覺悟到自己的過失,並且坦然認錯,比我們不知強多少倍,笑媽能夠當下就接受並釋懷,也是拿出很大的胸襟。而在最後,更是互相幫忙的把一生圓滿。我覺得雖是鄉下的老人,卻是很值得我們學習。

 

 

1 則留言:

  1. 喜歡妳的感觸分享
    貼近生活,令人深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