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

做家事的小孩長大工作機會多四倍

你會不會怕孩子長大後找不到工作?

或者根本不想工作..也不會工作...

那麼就別一手包辦所有的家事...

放手...放手...讓孩子參與..有參與才有學習,才有成長...

要期中考了, 孩子一樣得 拖地 清理...

做好份內的家事比考試重要...真的....

 

 

根據專家學者的研究,孩子做家事不僅可以養成勤勞的習慣,更可以學到許多能力,獲得自信心與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

 

 

筆者的女兒國一參加學校舉辦的露營活動,晚上打電話回家,既興奮又驚訝的說:「爸,我不知道我們同學都不會煎蛋,現在大家都在排隊等我煎蛋給他們吃呢!」

 

 

假如一個國小低年級的孩子,媽媽告訴他:「小寶,垃圾車來了,請你幫忙把垃圾袋綁好,然後拿去垃圾車好嗎?」當小朋友接到這樣的請求後,他就要開始思考,垃圾袋要怎麼綁,才不至於沿路掉垃圾;

綁好之後要開始分析、判斷、選擇並且做決定,要經由哪一條路徑拿去垃圾車。

 

分析的結果,甲路線的張家有一條狗很凶,乙路線比較近但是路燈太暗,丙路線比較遠.但是路燈較亮。判斷的結果,丙路線比較安全,他要選擇安全的路徑,所以決定走丙路線。當小朋友把垃圾拿到定點後,垃圾車還沒到,他是要放著就走,還是要遵守垃圾不落地的規定,等垃圾車來了再將垃圾丟上去。這就是他表現責任感的時候。

 

 

不要小看一件小小的家事,它可以培養孩子分析、判斷、選擇、做決定以及負責任的能力與態度,大人不可不察。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韋朗特曾經追蹤研究一組青少年達數十年,發現這些孩子在童年時期參與家務工作做得較多的人,比做得較少的人,成年後在人際關係方面有較好的表現,獲得高薪工作機會的可能性高四倍,失業可能性則少十五倍。

 

 

此外,前者也比較樂觀而有充實感,後者犯罪的可能性則比前者高。

鄭石岩教授也表示,臺灣社會因為經濟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工業科技的不斷提升,造成社會變遷加速。

 

我們想要下一代有良好的生活適應能力,就必須提早訓練,而最好的訓練方式,就是指導孩子做家事。

 

因此,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捨不得讓他們做家事,反而剝奪了他們學習的機會。

 

 

 

『除了做家事外,有機會我更想培養孩子做有益大眾的事,從小就懂得善於利用自己的時間,做利益大眾的事,我想孩子的未來將會眾緣和合。』 ~~~Rache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