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

主題:觀性元真



上淨下界法師開示


 


主題:觀性元真


 


「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在整個生滅、去來的假相當中,不能了知它的本源,是如來藏的妙真如性;它是常住的、妙明的、不動的、周圓的一個真實的心性;在一念的真實心性當中,求於生命的去來,求於因地的迷悟、果地的生死,統統『了無所得』…這一句話太重要了!這個『了無所得』,佛陀在十番顯見─開顯真性的時候,就是在發明這四個字,我們一念心性是本來無一物的。


 


 我們會對很多的人事、對於過去業力的支配…比方說,你現在很喜歡你這個小兒子,對小兒子特別喜歡。那怎麼辦呢?怎麼靠智慧觀察?第一件事情:「把心帶回家」!修持《楞嚴經》的第一件事,先不要管外境怎麼樣,把心帶回家─空觀嘛!「空假中」,第一個是先「空觀」,把「空觀」帶到你的心性本體,告訴你自己,你本來沒有這個兒子;本來沒有怎麼會有呢?「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就是因緣的和合,出現一個暫時的假相。


 


 


 修學《楞嚴經》的人生觀──


 


 你看任何人、任何事情,你都告訴你自己:「你本來沒有這個東西!」這個時候,你對那個執取就淡薄了;但是淡薄當中,你不能斷滅。「空觀」是破除我們的執取,「假觀」又從空出假,你不要否定你的因緣─找到你的定位。「假觀」又建立一個假相,「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嘛!」你還得扮演好角色。


 


所以「大乘佛法」的「空觀」是不壞世間的假名、假相、假用,你不能否定你的責任跟義務。蕅益大師常說:「流轉三界中,流轉者誰?」是誰在流轉呢?就是─妄想在流轉。


 


「妄想」帶我們到天上去,妄想又帶我們到人世間;跟善法相應的妄想升到天上去,如果這個妄想是跟惡法相應,就到三惡道去;直到有一天,你的妄想被破壞了,回歸到真如的時候,你那個大般涅槃才顯現出來。


 


 消滅妄想第一件事情--「把心帶回家!」


 你要觀想:人世間所有的東西,你本來是沒有的,是後來的因緣才有的。「即空、即假、即中」─本來沒有,因緣和合虛妄有生,所以產生「假觀」,那麼「空、有」無礙就是「中觀」。所以《楞嚴經》的人生觀啊!是觀察即空、即假、即中,是站在現前一念心性的角度來觀察人生,從本來無一物,來建立一切法的假相。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他賺了很多錢啊;晚年的時候也學佛,就買一個很大的花園成立一個念佛堂,給大家一起來念佛共修,他自己也念佛,對「淨土法門」的信心、願力的善根也覺得很強啊。後來他臨命終的時候,因為他護持大家念佛,所以很多的佛友就幫他助念,他本身有栽培念佛的善根,又有外在的開示跟引導,很快的,他「信願行」的善根就表現出來了,臉色紅潤,身心安詳。突然間,在這助念過程當中,他的小太太,他特別喜歡的小太太,這時候衝進來,又哭又鬧說:「你走了以後我怎麼辦啊!」林居士一聽到他小太太的哭聲,就觸動他心中的妄想,結果他念佛的善根就被破壞了;他本來紅潤安詳的臉色,就轉成黑色的,後來就墮落變成一隻小狗。這個故事我們不再詳談…後來,變成一隻小狗,托夢給他的家人,就把這隻狗找回來,送到寺廟去放生。


 


 這是一則真實的故事,為什麼林居士他平常念佛念得這樣好,臨命終的時候,這佛號的善根會失掉呢?因為他沒有把所有的善根安住在真如,而是安住在妄想。妄想是變化的,隨因緣而變化的,誰也不敢保證說,臨命終的時候誰不來刺激你,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你所有的善根安住在妄想,你要有心理準備,隨時會被討回去,隨時有點風吹草動,你的善根就動搖,因為你安住在妄想。


 


 假設你現在安住在妄想,你會感覺到一時的風平浪靜,但是等到你逆境現前的時候,臨終障礙現前的時候,你就來不及了。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