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主題:云何應住


  上淨下界法師開示


 


主題:云何應住


 


在整部《楞嚴經》的理論篇當中,佛陀主要是告訴我們兩個重點,就是這個菩薩:第一個「我們云何應住」?就講到這個「安住」的問題;第二個是「云何降伏其心?」就是你平常是用什麼來「調伏」你的妄想心。那麼在整個學佛的過程當中,在你還沒有開始修學之前,第一件事「你一定要把自己安住下來。」


 


 為什麼我們學佛要「安住」呢?


 


 我們看印光大師也好,善導大師也好,他對我們啊…訶責我們是:「生死罪障凡夫。」當然我們對這句話,什麼叫「生死罪障凡夫」,我們剛開始也不懂,就這樣讀過去。但是等到你開始發心受戒,你站在十方諸佛面前,許下你的心願:「從今開始我某某某,我要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你許下你生命的目標,你希望能夠很正確的走向大乘的光明之道,這個時候你就發覺,我們果然是生死罪障凡夫。為什麼呢?雖然我們受了戒,但是我們這個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不該做的事還是做了,不該講的話還是照講。當然,我們剛開始的對治就是懺悔嘛,還有什麼方法?但是這樣子不斷的做、又懺悔、做又懺悔,你永遠沒辦法去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的所在。


 


 《楞嚴經》它就是很真實的去面對─我們的障礙從什麼地方來?


 


 為什麼我們經常會去做不該做的事?為什麼我們會去說不該說的話?這問題出在哪裡?當然本經的意思,就是因為你「安住妄想」─「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當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我們的心有所住,住在那個心中的影像;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色塵有色塵的影像,音聲有音聲的影像,我們就住在這個影像上,然後就開始打妄想,然後就開始?動我們無量無邊的生死的業力。


 


 你看,聖人為什麼他跟外境接觸的時候,他不會啟動他無始的生死業力?佛陀在大乘經典說:阿羅漢證得無生,但是他無量無邊的生死業力並沒有結束,但是為什麼他不會啟動生死的業力呢?因為他「心」跟「境」接觸的時候,他「無住」,所以這個業力不能得果報。所以很多事情都是本來無一物,我們自己去惹塵埃啊!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仁者心動」,然後就住在外境、就打很多妄想、就開始變成一個生死罪障凡夫,就是這樣出現的。


 


 現在我們第一個重點:就是「把心帶回家」!


 


 你一定要把你那種活在「妄想的心」,要回歸到你「不生不滅的心」,這是你學佛最重要的。


 


 你看有些人他的心啊,起起伏伏的,有時候修得很好,有時候情緒變化很大,這個人沒有真正安住嘛!正如阿難尊者在本經講到的,他自己跟佛陀表白:「身雖出家,心不入道。」我發心出家,但是我那個聖道一直進不去。佛陀說你為什麼進不去,你知道嗎?為什麼大眾修行,大家共修你也參加,那麼別人進去了聖道,你進不去呢?因為你依止「生滅心。」


 


 聖道是「不生不滅」的!諸位要知道,你用生滅的心,你根本進不去聖道的,你在佛法當中頂多是修福報,你跟聖道就像海公說的「連夢都夢不到!」依止生滅心的人,「尚未夢在」就是你連作夢都夢不到,不要說平常。所以我們不調整我們的心態,我們不斷的去三寶中用功,真的是事倍功半,總是一個門外漢,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啊!


 


 所以智者大師說,依止生滅心修學三寶謂之「緣修」,跟三寶結個緣,點點頭,彼此認識一下,對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