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六跟Bisha吃飯,問了個問題,意外獲得一項新觀點,跟大家分享
我問她孩子去年去的夏令營,效果怎樣?和其它的有什麼不一樣。因為那是商周舉辦的,我有些好奇。還有,妳是基於什麼樣的想法讓孩子去那麼貴的營隊?
她說:因為親戚要帶孩子去日本玩,我想了一下,旅費和學費是一樣的。天數也差不多。如果可以找到不錯的訓練營,我想以訓練營為第一優先。 妳知道?我們在公司上過那麼多課程,受那麼多專業的訓練。 我常會想,如果我再年輕一點就能接觸到,是不是比較好呢?
雖然覺得那個費用很貴,我把它想成旅費,還是覺得這樣比較有價值。
嗯~ 我可以理解這樣的想法,那妳最後一天有上去參與,妳感受最大的事呢?
Bisha : 妳知道像我們這種的叫小康家庭。會去那種營隊幾乎都是高階管理者以上。 感觸最深喔! 覺得自己的家庭真的很單純、很溫暖。妳知道嗎? 妳看過那些人後,妳會覺得我們的親子關係很好。 他們的親子關係好疏離喔!
有沒有讓妳感動的話?
B: 有耶! 當媽媽的就是很容易因為小孩一點點回饋的舉動就很感動嘛! 我的小孩有上台分享,我就覺得很驕傲很不得了。國中生願意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還有一句話,營隊有著重親子教育,其中有一句是這麼說:妳可以恨這件事(也許是長輩外遇或其他事),但是,不要恨『這個人』。 這個觀點我感到很新鮮。
沒錯! 那是心理學的角度,對青春期的小孩會有點引導。
孩子呢? 他直接參與有什麼心得?
B : 厚~他居然說他明年還想去! 想的美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